物價步入
快速上行期
5月份CPI一旦到達甚至突破3%的物價溫和上漲水平線,很可能標志著近期一輪快速上漲的開始。
“當前物價仍處于上升通道,各種新漲價因素和正翹尾因素將導致短期通脹壓力繼續增大。”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熊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我們預計未來一段時期CPI、PPI將繼續回升。在天氣、運輸、勞動力成本以及游資炒作等因素影響下,蔬菜、糧食、豬肉等農產品價格普漲的沖擊,加上漸達峰值的正翹尾效應可能推動CPI續升,并于6、7月達到年內高點。”
之前,國家發改委分析第二季度物價走勢時也提出,第二季度居民價格總水平仍將保持小幅上升的態勢,后兩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可能在3%左右。國家發改委認為短期物價仍將上升的原因是,去年同期CPI為負,去年12月CPI漲幅較高,達1.9%,所以翹尾因素還將繼續增加。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輝清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更加強烈。他表示,從5月份起通脹將進入上升通道。盡管二季CPI漲幅預計在3%左右,仍屬于溫和上漲。但是下半年通脹壓力巨大,預計CPI漲幅在7%左右。
高輝清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列舉了他做出判斷的5個理由。
首先,國際通脹壓力在向國內傳導。他說,為了盡快擺脫危機,各國都采取了低利率的貨幣政策。低額的資金使用成本促使貨幣需求上升,隨之而來的是世界貨幣供給量的大增。在此情況下,全球性通脹時代即將來臨。同時,在我國由于人民幣存在巨大的升值壓力,國際資本正以各種方式不斷涌入我國,近期外匯占款正在逐步增加,4月份就較上月增加約1000億元。
其次,氣候異常會帶來下半年農產品的價格上漲。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全球的氣候十分反常。
另外,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升溫可能引發輸入型通貨膨脹,即將來臨的資源價改會直接提升物價,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會促使價格上漲。
不過針對未來幾個月物價有可能快速拉升的猜測,魯政委這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近期市場有一種擔憂,認為6月CPI可能大幅超預期創新高,同比漲幅可能達到4%至4.5%以上。但是考慮到年初到目前為止,CPI環比總體較為穩定,若以此均值為參考進行大致估算,則6月CPI同比在3.1%左右;若以歷史最大環比值測算(即2007年的情形重現),則6月CPI同比將在3.9%左右。也就是說,即使在最瘋狂的漲價情形下,6月CPI同比超過4%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經濟滯脹
風險上升
近期物價可能快速上升,經濟增速卻可能有所放緩,于是引發了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滯脹的猜測。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表示,中國GDP走勢未來會下降3%,但同時物價依然會繼續快速上漲,這樣的一個倒掛會讓人感覺起來像是滯脹。
目前主要經濟指標紛紛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勢頭出現放緩跡象。據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當前我國出口回升速度并沒有年初時預計的好;受房地產宏觀調控和過剩產能壓縮的影響,今年新建項目明顯減少,投資增速在持續下降;另外,過熱經濟受宏觀調控的影響也將開始有所降溫,進而將帶動工業增加值增速從目前的高位狀態逐步回落。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則提醒記者:“值得注意是,4月份汽車產量、銷量的增速出現向下收斂態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業警示信號,并將對制造業產生很大的波動。此外,家電、鋼鐵等行業都出現增速放緩的情形。”
“如果經濟減速、通脹加速即為滯脹的話,我們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預期到今年將是滯脹局面。”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這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表示,經濟從一季度的過熱向正常的回歸是必然的,但近期市場悲觀情緒加重,對滯脹如此關注原因,一是房地產政策超預期嚴厲;二是希臘債務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變數增加;三是4月份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前兩者惡化了市場對未來經濟減速的預期,而后者導致價格上漲超預期。預期差導致預期惡化,而市場的下跌反過來又強化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李慧勇說,未來經濟運行的風險主要來自三方面。第一,經濟高速增長之后的自然回落;第二,來自調控的影響,這取決于對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清理的力度;第三,外圍市場對中國的影響。未來的GDP增速是經濟和政策綜合博弈的結果。我們認為政策的落腳點是經濟,未來政策的操作空間較大,具有靈活性。至于通脹,我們全年的判斷為,一至三季度上行,四季度企穩。未來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是糧食和豬肉價格。如果食品價格上漲對物價的推動力超過總需求降溫對物價的抑制作用,四季度物價將超出預期。“不過至少從目前來看,我們維持2010年經濟增長9.9%、CPI上漲3.2%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