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 各不相同
中國:
內需將成“主動力”
4月15日,中國一季度國民經濟“大賬”公布。經濟上行、物價穩定,一系列重要數據標志著中國經濟復蘇已經有了良好開局。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近期分別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作出9.5%和9.6%的樂觀預測。與此同時,考慮到出口和市場主導投資增長仍有較大不確定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可能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
一季度報告顯示,投資和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57.9%和52%,分別拉動GDP增長6.9和6.2個百分點,而進出口的貢獻率則為-9.9%,拉動經濟增長-1.2%。 很顯然,內需的持續擴大無疑將成為今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擴大消費面臨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認為,去年消費的高增長勢必加大今年消費增長難度,擴大消費仍面臨挑戰。他建議,應加快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城市化,進一步完善社保體系,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此前曾表示,2008年底推出的“4萬億刺激方案”主要向基建行業傾斜,對去年經濟增幅貢獻巨大;隨后的政策應該向民生和消費傾斜,這樣會刺激中國國內需求,進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中國市場。
當前,政府投資要保持在建項目如期完工,民間投資要破除壁壘盡快啟動,消費要最終擔當起經濟發展的“主攻手”,這都需繼續保持一定的政策力度。
俄羅斯:
圖謀“創新型經濟”
世界銀行預計,2010年俄羅斯GDP增長5%。隨著目前原材料與資源價格的回暖,俄羅斯將會很快走出危機。但俄羅斯科學院能源研究所薩芬博士(世界能源市場發展模型實驗室主任)表示,過于依靠能源是俄羅斯經濟的“軟肋”,目前的狀況也為反思俄羅斯未來經濟政策提供了機遇,目前政府正在出臺一系列政策擺脫對能源的依賴。
努力對抗“荷蘭病”
薩芬博士表示,過度依賴能源產業,會導致整個國家經濟脫離對更高技術的探索,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荷蘭病”,該名詞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荷蘭和英國在北海發現天然氣田,兩國天然氣產業飛速發展,但此后兩國產業不再有什么科技進步。
對俄來說,對抗“荷蘭病”的方法仍在發展中,尚未成為一個完整體系,目前這種現象也還很難改變。不過他也介紹說,現在俄政府已著手在新西伯利亞等地開展一些大型計劃,尋求減少對能源的過度依賴。
對于俄經濟的未來發展,總統梅德韋杰夫去年就提出,俄要發展“創新型經濟”,要著眼于航天、核技術、節能、醫療和信息技術五大方向。科技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俄經濟正努力擺脫對能源出口的依賴,走知識經濟和技術創新之路。目前,俄政府正通過對上述五個方面給予積極的財政支持,俄羅斯將逐步改變國家經濟環境、改善經濟立法及融資模式,最終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