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
迅猛增勢能剎住嗎?
編輯:去年房地產市場火爆,房價增長迅猛,市場的慣性短期內會不會消失?
王煒:由于去年銷售火爆,開發商普遍看好今年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加上目前開發商的資金鏈仍然比較充裕,缺乏降價促銷的動力。因此,近期,各地房價又出現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從當前一線城市的情況來看,房價仍在慣性沖高。但是也要看到,一季度住宅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已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敲響了警鐘。
孫小靜:市場慣性不可能消失,居民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上海住房供應短時期內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王煒:不過也要看到,近期中央和各地又出臺了一系列更嚴厲、更具體的調控政策。其中銀監會出臺新政,將限制房地產開發貸款的發放。銀行對房地產業的信貸緊縮和住宅銷售量下降將對房地產商現金流造成重大影響,有利于遏制進一步抬高價格的趨勢。
編輯:擁有住房目前還是許多居民的剛性需求,如今的住房供應在多大程度上能滿足這種需求?缺口有多大?
王煒:今年1—2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竣工指標都大幅上漲,加上各地打擊捂盤惜售、督促房地產企業銷售的措施得力,意味著在今后一個時期市場供應量將持續上升。供求面得到改觀,將起到穩定價格,甚至拉動價格下降的作用。
但是,房價的調整或許不會立即展開。一方面住宅庫存水平較低,上海的可售房屋月數僅有不到4個月,蘇州、深圳、北京、杭州處于較高水平,但也在10個月附近的正常區間;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的現金流充沛。
孫小靜: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測算,2010年上海市商品住宅的新增供應最多也只在1300萬平方米左右。以平均每戶100平方米的面積計算,供應量也就在13萬套左右,與上海現有約710萬戶居民相比,“顯然占比很小”。
王煒:今年兩會期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曾表示,由于我國處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住房需求龐大,未來20年左右時間,住房都有可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我國經濟也處在快速增長的階段。因此,從中長期看,房價應該會持續增長。
三問:
老百姓如何才能住上房?
編輯:假如房價只是平穩,不會驟降也不應驟降,那么,廣大老百姓還是望洋興嘆,無法實現“住有所居”的夢想。有人甚至提出,現在住房價格已經高到“和老百姓沒關系”了。這應當怎么解決?
王煒:應該看到,房改以來,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高房價的問題現在這么突出,是因為商品房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尤其是針對廣大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應持續短缺,離“住有所居”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所謂“住有所居”,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擁有一套住房,但應保障每個人都有合適的房子住。
目前,在政府相關投入還比較有限的情況下,除了不斷擴大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覆蓋面,去年開始,各地通過大力建設限價房、公共租賃房等新的政策性住房品種,來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編輯:翻開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許多年份,在民生板塊和經濟板塊都可以看到“房地產”這一關鍵詞。房地產的定位,應該屬于一個產業,還是更應該給人們提供公共產品?
孫小靜:上海市市長韓正強調,建設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保障性住房的推出,能夠使上海面向廣大市民的住房改善進一步加大力度,使市民真正得到實惠。”
李剛:廣州市市長張廣寧說,從本質上來看,房價問題的實質是關系安居的民生問題,是在市場化條件下住房資源公平、合理分配的問題。政府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對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保障,對中等階層合理需求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二是維護市場秩序;三是宏觀經濟調控。
王煒:姓民生和姓經濟并不矛盾。在許多國家,住房都被看作和水、電、燃氣一樣,首先作為公共產品提供。我曾經在新加坡采訪,新加坡居民對本國政府實施的普遍保障的住房政策既滿意又自豪。在解決好住房問題的基礎上,居民才能將更多的錢用于消費,既提高生活質量,又拉動經濟增長,一舉多得。在許多住房保障搞得好的國家,商品房市場同樣繁榮發達。同時,也只有在保障的基礎上,商品房的居住和投資價值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出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我國保障房的建設進度仍然不能讓老百姓滿意,群眾的住房問題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存在;但政府也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近年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力度在日益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