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依賴政府轉型
政府轉型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扮演重要角色。[CX]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政府轉型直接聯系在一起,政府不轉型,經濟發展方式很難轉變。將行政體制改革作為改革攻堅的重點和關鍵提了多年,但沒有實質性突破。目前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特點非常突出:一是到目前為止經濟總量仍然是許多地方政府追求的基本目標;二是擴大投資規模仍然是各級政府致力的重點任務;三是以土地批租仍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是地方財政對土地的依賴相當大;四是上工業項目,尤其是重化工業項目仍然是許多地方政府突出強調的。
以政府轉型為重點推進第二次轉型與改革。專家提出,要以政府轉型服務于第二次發展方式轉型的大局。一是建立有利于國內的政府體制。比如,把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加強消費市場的政府監管職能,加強財政再分配。二是打破行政主導的城市化,把發展城市圈、城市群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破除城市圈、城市群的行政壁壘。三是形成城市支持農村的政府間合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五是創新低碳經濟發展的政府管理體制。
以公共服務為目標推進政府轉型。現在的政府還是發展主義政府,過于偏重追求經濟總量,主導經濟增長。發展主義政府對第二次轉型極為不利。從發展主義政府向公共服務政府轉型是一個重大課題,要防止政府以發展為由不適當干預經濟。以公共服務為目標的政府轉型,包括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制度性公共服務。
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需要轉變發展理念
以GDP為中心轉向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社會發展到這一步,只有解決了人的自身發展問題,才有可能實現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國還是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是中心任務,但對政府來說,在市場主體已經形成的條件下,政府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且充當投資建設的主體,難以創造全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制度環境。
把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專家強調,把民生問題放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應當成為發展方式轉變的指導思想。現在有一種傾向,說是為了民生,但實際工作起來還是落到保GDP增長。現在很多問題看起來是經濟的問題,但是背后是社會問題。發展到現階段,需要一場社會變革,以新的社會形態支撐新的經濟形態。為此,要大力發展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例如,要把解決民生問題強化到農村,強化到全民,無論是公共服務體系,還是行政體制等,都需要盡快完善。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同時營造一種可預期的、具有確定性的經濟社會環境。
從以做大“蛋糕”為主轉向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并重。有專家認為,過去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追求經濟總量,今天面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社會突出矛盾,需要從以經濟總量為目標轉到以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公平不僅是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條件。現在既有做大“蛋糕”的任務,也有切好“蛋糕”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切好“蛋糕”更重要。切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前提,切不好就做不大,切好是做大的約束性條件。
從“國富優先”到“民富優先”。專家提出,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比較貧困的狀態下,通過迅速發展生產力,提高國家經濟實力解決貧困、溫飽問題,是歷史性選擇。到了今天,是繼續堅持國富優先的發展方針,還是實行民富優先的發展方針?有專家認為,我國已進入以擴大國內需求為基礎的發展新階段,繼續堅持國富優先,不僅會造成社會總需求的減少,也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只有民富優先才有可能解決老百姓消費能力和提高消費傾向,擴大社會總需求,縮小貧富差距,才有可能由此奠定以消費為主導的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并解決公平發展問題。
以公共利益為目標配置國有資本。有專家提到,現在討論的“國進民退”問題是一個表面現象,不是問題的實質。實質在于國有資本應該主要配置在哪些領域。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不應當主要以盈利為目標,如充當“地王”。國有資本配置應該主要以保障公共利益為目標,這樣才能比較有效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促進國民收入提高,由此推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苗樹彬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