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能缺口將緩解
對于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來說,高鐵建成后最直接的改變就是通達性的增強。不過,曾有報道稱,如果與發達國家都市圈作橫向比較,長三角地區的鐵路密度稱得上“稀疏”。早些年的數據則顯示,長三角地區常住人口密度為690人/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但每萬人擁有鐵路里程僅為0.16公里,僅僅是全國水平的1/3。還有機構預測,城市化率約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未來長三角人口比重如果達到美國東北部大都市圈占比17%的水平,人口總量將比目前增長1倍。無疑,這將大大增加長三角地區運力的壓力。
“雖然這幾年蘇浙滬地區高速公路路網建設有所成就,但總體運能還是處于相對高位。但在高鐵建成后,長三角地區的運能將得到進一步緩解。”昨日,華東師范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惟一的問題似乎就是相對比較高的票價了。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協調。”
出行方式有改變
在徐長樂看來,目前這些城際高鐵項目一旦建成,也將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改變。他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俗話說,‘父母在,不遠游’,但隨著高鐵等便捷交通工具的發展,同城效應進一步顯現,將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過去完全不敢想象的生活模式,人們出行選擇和生活方式徹底被改變。”
“具體而言,從中心城市到目的地的距離縮短了,在出行更方便的同時,有了更多可供選擇的資源配置方式。”徐長樂說,“比如在上海工作,在昆山、嘉興等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安家;再如過去在蘇州、昆山投資的臺商,習慣每周末來上海消費,以后這種生活方式也會越來越尋常。”
家住瞿溪路的張女士告訴本報記者,高鐵的建成確實會改變她的生活方式。“以前去杭州看望父母很費時間,但高鐵建成后,我會考慮放棄開車而采用乘坐高鐵的方式去看望父母,畢竟,省了很多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