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GDP335353億元][CPI降0.7% 12月漲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43億元][房產開發投資增16.1%][糧食總產量53082萬噸][豬牛羊禽肉產量7509萬噸][工業生產利潤轉增長][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增58.5%][四季度GDP增10.7%][人均GDP仍居世界百位以后][實錄]
中國網1月21日訊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中脫穎而出,經濟增長速度在2009年全年逐漸加速。四個季度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6.2%、7.9%、9.1%和10.7%,全年平均8.7%,顯著超過年度目標。按照這樣的步伐,預計2010年上半年有可能看到一些過熱的苗頭。而一旦調整過猛,下半年經濟減速的幅度有可能超過預期。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底,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7.7%,超出年初預定指標10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32.4%,增速比2008年加快23.3個百分點,是90年代初經濟過熱之后的最高水平,支撐著物價快速上升。
盡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全年同比下降了0.7%,但是上漲的速度已經不容小覷。CPI在11月份才由負轉正,當月同比僅增長0.6%。到12月份,該指數同比已上升到1.9%。顯示真實的通脹正在靠近,而不僅僅是預期。
維持社會和諧和穩定仍然是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危害穩定的因素在2009年僅有低增長導致的高失業一個,進入2010年之后又增加了通貨膨脹。失業增加只會導致一部分人的生存狀態惡化,而通脹卻可能導致全民不滿,因此更加有害于穩定。因此,經濟政策從“保增長”過渡到“防通脹”是必然。
如果這個轉變早一點發生,那么轉變過程可以慢而緩和,對經濟的震動也會比較小。如果等到不得不轉變的最后一刻才行動,那么“急剎車”和“硬著陸”恐怕是難免的。
其實,根本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道路上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促進增長是一個尚未解決的中長期問題。到目前為止,“保增長”的措施基本僅限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然而短期政策只能緩解而無法解決長期問題。在這樣的路徑上,經濟增長的基礎不可能穩固。宏觀經濟政策一旦偏離“保增長”目標,經濟高增長的狀況隨時有可能終結。
因此,如果說金融危機之后的經濟政策可以松開剎車、只踩油門,那么今年的經濟政策則需要兼顧剎車與油門,因此政策的難度和復雜性都增加了許多。
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是重新啟動經濟體制改革,讓市場在增加供給和促進消費方面發揮作用,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應該看到,還有不少行業是壟斷的。一方面,壟斷造成的高價格限制著居民的需要轉變為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壟斷限制著競爭,從而約束了生產方面的創新、降低了市場供給。因此,在打破壟斷方面有所作為,能夠穩固經濟增長的基礎,也比堅持短期經濟刺激計劃更能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吳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