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19日電(劉賢)日前,國家信息中心聯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和北京大學厲以寧教授親臨成都調研,并發布了“西部大開發中的城市化道路” 研究報告,把成都樹立為西部城市化進程中的新標桿。
國家信息中心綜合管理部副主任蒲宇飛在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說明了研究成都模式的原因。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是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的難點是西部的農村,解決西部農村問題的突破點是城市化,而西部城市化最大的亮點在成都。
研究報告把西部大開發十年來的成都發展道路,概括為“三軸三階梯”模式,即以“復合城市化、要素市場化、城鄉一體化”為路徑,從“全城謀劃”到“全域統籌”再到“全球定位”的發展模式。成都模式在若干方面為西部城市化提供了自己的經驗,起到了標桿作用。
保障農民權益 成都是模范
研究報告中說,城市化是一個主要由經濟力量驅動和主宰的過程,也是一個原有的社會結構迅速解體和新的社會結構逐步形成的過程。城市化的前景盡管是美好的,但其過程夾雜著無數個體的痛苦。
厲以寧教授在多個場合強調,城鎮化過程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農民,要把保障農民權益放在首要位置。而成都的經驗是始終把維護農民的權益放在重要位置,這也是農民支持和擁護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原因。
為確保進入城鎮農民的穩定就業、生活安心,成都將城鎮公共就業服務政策向農民延伸,在促進進鎮農民就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鎮和農村的人力資源信息網絡,實施城鄉勞動力就業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動態管理,鼓勵和扶持“家庭創業”和社區靈活就業等等。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末,失地農民集中居住區勞動力12.53萬人,就業12.03萬人,就業率為96%。
創新土地改革 成都積極探索
國家發展委培訓中心主任、發改委規劃委員會成員杜平日前透露,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政策將與“富民”結合起來。國家在這一階段將要促進其機制和制度的創新,如同三十年前給沿海城市試錯的權限。成都的統籌城鄉發展方面很多是在試錯。雖然現在很難說其是對是錯,但它有創新的態度,務實的思想,而且大的方向既定的。其指導思想是為成都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農民最大數量富裕起來。
成都市于2008年1月1日出臺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進一步改革完善農村土地和房屋產權制度的意見(試行)》,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以“還權賦能”為核心,對農村土地和房屋實施確權、登記和頒證,將農民對土地和房屋的財產權落到實處;設立了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動農村產權規范、有序流轉。
經過2年的實踐,成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效。通過全市范圍的農村土地實測確權頒證,提升了農村土地權屬明晰度;通過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擔保等配套政策,提升了農村土地流轉活躍度;通過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和開展 “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的減少相掛鉤” 試點,提升了農村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和城鄉土地要素流動的自由度;通過創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辦法,著力推進城鄉土地同權同價,為構建城鄉一體的土地制度做出了積極探索。
六個城鄉一體 打破二元經濟
城鄉二元結構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美國經濟學家W.A.劉易斯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二元經濟消失并融合為一元經濟的過程。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具有特殊的形成機理和演變路徑,不可能單純依靠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自發力量進行破解,而是必須劍指二元體制。
研究報告中指出,打破二元體制,改變二元結構,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既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同類國家的經驗可以照搬,只能在實踐中摸索。成都在完成全城謀劃之后,把視野拓展到全域,把著力點確定為城鄉統籌,其城鄉一體化實踐的切入點首先選擇了打破二元體制。
成都提出堅持不懈地推進實現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市場體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管理體制“六個一體化”的目標。
國家發展委培訓中心主任、發改委規劃委員會成員杜平說,成都案例里面城鄉“六個一體化”是亮點。比如規劃戰略的一體化,在農村和城市的互動前提下考慮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方面,都同時把城市和農村統籌起來看待;市場要素配置的一體化,將包括土地在內的五大要素配置一體化,同時考慮城市和農村的利益;成都還在近郊區的社會管理方面做得較好。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在對成都城市化的建議中說到,“四川有八千多萬人口,什么都可以制造出來,所以制造業仍然是一個重心。而因為四川的地理條件,農業也將一直是一個重心”。由此可見,未來成都應該將制造業和農業并舉發展,繼續推進城鄉一體化。
引領城市化 成都成為西部大開發引擎城市
蒙代爾教授在談到成都模式的借鑒意義時說,這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模式,如果成功的話,會非常有意思,能夠想到很多城市會借鑒這種方法。成都三軸三階段的結構若成功,每個城市都可以借鑒這種模式,當然也會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入本地的因素。
截至2008年底,我國的城市化率達到45.7%,未來二十年,仍將是我國城市化加速發展期。按照每年接近1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再過15到20年,我國將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和工作在城市。那時的城市,將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地方。
中國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應該怎樣走?每個城市都在尋找著自己的答案。
研究的結論認為,西部大開發十年來,成都緊緊圍繞“復合城市化、要素市場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從“全城謀劃”到“全域統籌”再到“全球定位”,已經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引擎城市、內陸投資環境標桿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領城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