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來源
328米——目前,中國的土地上超過這個高度的大廈只有7座,全世界也僅有14座。
曾經有村民建議,要建就建個全國第一高樓。吳仁寶不同意這種做法,一則出于資金的考慮,二則不符合他的處世哲學。他說:“我一向主張,華西村既不大好,又不小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最初計劃主樓建50層,在2011年為華西建村50年獻禮,后來考慮到去年是建國60周年,改成了60層。”華西建設公司副總經理郭定安說。
建造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樓,資金是首要問題。做事向來求穩的吳仁寶,不準備用銀行一分錢。
“25個億的投入,相對目前華西村的經濟實力,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2008年,華西村的凈利潤就已經達到35億元。”吳仁寶說,所謂凈利潤,就是繳了稅,給村民發了錢之后剩下來的可用資金。
吳仁寶最初考慮由村委會出資,后來為了分解風險,也為了讓村民享受到高樓盈利后的分紅,吳仁寶提出“村民集資建設”的構想:按照擁有資產的情況,200個在華西村最富有的村民,每人出資1000萬,成為摩天樓的業主和股東。
對于華西村的村民而言,1000萬并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他們可以繳納現金,也可以將自己在華西集團的股金,直接轉為摩天樓的建設資金。
“村民們都很積極,爭著要加入。”吳仁寶說,有些沒有入選的人,后來還找過他說情。
負責工程建設的郭定安說,到目前為止,資金已全部到賬,按期完工沒有任何問題。
郭定安認為,對于一幢328米、裝修豪華的摩天樓,25億的投資并不算多。“在別的地方,至少30個億。”
郭定安說,之所以能節省成本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土地是本村的集體用地,每畝的出讓價格僅為20萬元。二是30%以上的材料都由華西自己的企業,以接近成本的價格提供。
“說是25個億的投資,其實很多是我們自己的企業賺的。”華西村副書記孫海燕說。
增地計劃
“增地空中新農村”,這是吳仁寶給摩天樓取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拗口,但它顯示了吳仁寶的政治智慧——打著節約利用土地和新農村建設的旗幟,更易贏得官方的支持。
“空中華西村”選址在華西中心村西南角,占地50余畝。這里是華西最早的工業區舊址,在建樓之前已經完成搬遷。華西村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個74層的摩天大樓為華西村節省了近400畝土地,相當于十分之三個華西村。
全國聞名的華西村,土地面積只有0.96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煉鋼、紡織等產業,仍然是華西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人口增加帶來的住宅面積需求和第二產業擴張需要的廠房,都使土地成為華西村發展的約束力。
吳仁寶通過各種努力,為華西村的發展尋找更多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從2001年開始,根據江陰市的政策,通過土地流轉,華西村陸續和周邊13個行政村置換了土地,聯合組成“大華西”。原來的華西村被稱為中心村,新合并進來的村子被稱為周邊村,土地面積增加到35平方公里,人口從原來的近2000人增加到3.5萬人。完成土地流轉后,華西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整個“大華西”,被“一山一河”分隔成三個功能區。龍砂山以北是農業區,張家港河以南是工業區,中間是生活區。
吳仁寶說,為了解決土地給發展帶來的約束,華西村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到外面去買地。但他認為,那樣離華西村的地氣太遠了。而向高空發展的摩天大樓,讓華西的“ 增地計劃”獲得了一種新的可能。
摩天樓效應
華西村建造摩天大樓的消息傳開之后,在深交所上市的“華西村”股票的股價一路攀升,還有股民專門打電話,詢問摩天大樓的建造情況。
孫海燕認為,還有一些好處將在未來顯現,比如,摩天樓建成后,將為華西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未來,摩天大樓的產權將歸屬200個出資人業主。他們將組建專門的管理委員會,聘請專業的酒店管理機構,為業主提供貴賓級服務。
除了出資的200個人可以免費得到一套五星級公寓房外,其他房間也將對外出售或者作為賓館客房使用,“有錢的人都可以來買。”
除了這些可以預期的回報,摩天大樓的符號意義和由此產生的“名片”效應,對于圖謀加大力度發展第三產業的華西村而言,意義重大。
在對摩天樓未來盈利模式的考慮里,游客參觀收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華西村旅游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到華西村旅游的人數,保底數字是200萬人次。正常的旅游時節,旅游景點華西金塔的觀光層,總是擠滿了客人,觀光農業的溫室大棚里,游客摩肩接踵。最忙碌的時候,吳仁寶一天要在民族宮做六場報告。
這樣的景象,讓吳仁寶和投資的200個股東,對摩天樓未來的盈利前景非常樂觀。
出乎吳仁寶預料的是,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外的知名企業主動上門,希望把辦事處設在華西村的摩天大樓里。
“這帶來的不僅僅是租金,還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先進的經驗,對華西村而言,這些東西更重要。”孫海燕說。
吳仁寶對這幢摩天樓的期待還要更多。他說:“建這個樓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縮短城鄉差距,提高村民的素質。以前說城鎮化,就是農民到城市里,華西村要反其道行之,不僅要建高樓大廈,還要讓城市里的人到農村來消費。”
2周邊村的抱怨
伴隨著良好預期而來的,是質疑聲。有人認為吳仁寶的想法不切實際,是在搞“面子工程”。對此,吳仁寶用一貫的處世哲學應對,他說:“當初我建南苑賓館,有人說吳仁寶吹牛,不會有人來住,后來不夠住,我又建金塔,也有人反對,說我超前,你看看現在!那些看不起農民,認為高樓只能建在城市里的人,我看要解放思想!”
真正引起吳仁寶關注的,是來自于周邊村村民的議論。他沒想到,這幢摩天樓的建設,成為“大華西”中心村和周邊村微妙矛盾的導火索。
已經把自己稱為“華西人”的周邊村的村民,心里隱約有一種不滿。“花這么多錢建高樓,為什么不多建些別墅給我們住?”
記者走訪的一些周邊村村民表示,雖然并村后華西村表示會優先安排他們工作,但他們并沒有像中心村村民一樣,確保每人都能分配到工作。而且,他們不像中心村村民一樣享受巨額的股金分紅,因此,他們的收入水平并沒有得到很大改善。
由華西村統一建設的別墅,每平方米950元,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20萬元。對于沒有固定工作、每年只有1萬元收入的部分周邊村村民而言,確實難以承受。因此,看著每天都在增高的華西村摩天大樓,他們內心顯得不平衡。
“華西不是總說共同富裕嗎?我們現在也是華西村的村民,為什么這些錢不拿來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而且建造這個大樓,也沒有征求過我們的意見。”
對于這些村民的抱怨,孫海燕認為是一種誤解。他說:“投資建大樓的錢,是200個中心村村民集資修建的,并沒有動用村里的錢。而且,這個項目建在華西中心村的土地上,也和周邊村沒有直接的關系。”
至于周邊村村民在村務上的決策權,孫海燕說,高樓的建設充分聽取了村民的意見,開過多次大會。所謂的村民,包括周邊村的村民代表和村委領導,所有周邊村的書記,都是大華西的黨委委員,都會參加村里重要決策的討論。“當時并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孫海燕說,不僅是這個項目,周邊村并入大華西村后,經濟實行統一管理,村里的經營情況,每月都會召開專門的會議討論,會后都會召開村民大會通報。中心村村民全體參加,周邊村也會派村民代表參加。
“3萬多人,都一起參加也不現實。”孫海燕說,周邊村村民對經濟發展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是得到保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