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落實并不容易
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最引人關切的是零關稅。
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平均關稅是9.8%,自今年開始,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將從9.8%降至0.1%,而東盟6個老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低到0.6%;東盟4個新成員國對中國平均關稅降至5.6%,2015年實現90%零關稅。
“零關稅來之不易,但落實下來并非那么容易。”2009年,中國機械建設總公司在印尼建電廠基地時,曾負責物流采購的魏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據他當時的經歷,購買板房零配件的關稅大概10%,但實際上卻有50%。當產品經過東盟國家海關時,對方在清關、提貨上非常苛刻,手續繁瑣,并設置人為障礙,常常按歐洲產品價格標準來估價中國產品,從中漁利。在魏巍看來,自貿區建成之后,非關稅的、隱性的貿易壁壘仍會大量存在。
北京銳鋒鈍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對銷售渠道的控制,以及東盟各國不同的工業標準,都會取代關稅成為貿易的阻礙。”王偉在泰國時注意到,泰國的銷售渠道大多被少數大公司壟斷,面對消費者,他們統一價格,堅決不打價格戰。而對于生產廠家則嚴格控制市場準入,廠家很難取得銷售資格。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生產的空調、電視等家電比泰國生產的便宜很多,卻進不到主流市場的原因。
然而,迫在眉睫的還有如何打破中國產品在東盟市場遭遇“傾銷制裁”的“魔咒”。
魏巍介紹說,在印尼等幾個東盟國家,當地人幾乎人手一輛摩托車,但包括汽車在內當地人使用的品牌多是日本的本田和三菱。在中國機械建設總公司建設的電廠辦公設備中,當地業主不同意選用中國推薦的海爾和格蘭仕等品牌電器,而是選用日本松下電器。
日本在東南亞經營多年,一直是對東盟影響最大的亞洲國家。在2008年底,日本——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生效,10年內日本與東盟貿易90%的商品將實行零關稅。但在此之前,日本汽車、家電等就已經占據了當地市場,東南亞各國基本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產業,即使有,也都是日本在當地投資的工廠。另外,歐、美等國也一直是東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資國,其跨國公司基本上壟斷了東南亞的經濟。
相比而言,中國在東盟的投資很少,甚至遠遠低于東盟在華的投資。“當地人總有這樣的感覺,日本和韓國是去投資的,而中國人是去打工的,是去和他們搶飯碗的。”北京銳鋒鈍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而且,中國目前還是習慣以大型國有企業與東盟國家的政府高層對接的方式來實施“走出去”的戰略。
就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南亞研究室國際問題專家傅小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未來投資會增加,將不只是輸出商品,而是包括服務、金融等整體性的輸出。”在傅小強看來,自貿區內逐步采納人民幣作為結算以至儲備貨幣,令人民幣從“周邊化”到“區域化”再到“國際化”,逐步擴大世界影響力,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個重要作用。
錯失關稅優惠待遇
臺灣商人簡伯淵十年前就開始在中國大陸和東盟之間做生意。他第一個生意是珠寶,從泰國賣往中國,第二個生意是文具,從中國賣往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珠寶和文具以后不用考慮稅的問題了,以后還要再增加一個進口中國的小電器銷往東盟,也是可以免稅的。”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簡伯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我接觸的很多中國出口企業不知道填寫原產地證明書,申請的熱情也不高,很多都沒有享受到減稅優惠。”
廣西社科院副院長、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古小松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他的調研中,有很多中國出口企業對自貿區協議不了解。“什么產品可以減稅,怎么減稅都不是很清楚。”
原產地證明書,是證明商品原產地的一種文件,是商品進入國際貿易領域的“經濟國籍”和“護照”,其最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作為進口國海關確定稅率待遇的依據。
由于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入,同一貨物可能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數道生產和加工才最終成型。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定》規定:如一種產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該產品總價值的40%,則該產品可被認為是原產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產品,即可申請原產地證明書,獲得減免關稅的最大優惠待遇,否則只能享受WTO最惠國關稅待遇。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在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注冊備案的進出口企業中,申請原產地證書備案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
從另一個方面看,原產地規則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自由貿易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外有別,只有區域內的成員才能享受優惠政策,原產地規定具有強烈的排他性。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后,臺灣會有三分之二出口受到威脅,尤其石化業首當其沖,稅率差距約在百分之六到七。”臺灣商人簡伯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東盟一向與臺灣經貿熱絡,2007年一度成為臺灣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大陸更是臺灣多年來的最大貿易伙伴,臺灣四成出口都銷往大陸。在如今自由貿易協議的關稅減讓下,臺灣對大陸和東盟十國貿易的關稅將比其他會員體高出4%至5%。
“將會有更多的臺商到中國內地設廠轉出口,更多地依賴與大陸的經貿免除關稅障礙。”簡伯淵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而傅小強說:“競爭是必然的,但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雙方的優勢產業和領域都會得到發展。”臺商為求生存,不僅或明或暗地融入大陸,也有可能借牌其他會員體。
對于區域外的第三方,古小松則建議中國企業要充分利用東盟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簽訂的、但沒有和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