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并購的主力軍仍為國有大型企業。盡管從并購事件數量來看,民營企業占據絕對優勢,但就實際并購資金額來看,民企遠不能和國企相提并論。除了中石化、中石油這些能源資源國企巨頭大手筆海外并購外,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五礦發展也成為今年并購潮的重要推動者。
不過,在并購大潮中,我們也看到了諸如吉利汽車、順德日新這樣完成成功并購的民營企業的身影。“今年的海外并購高潮中,民營企業的參與可以看作一種進步。”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部主任馬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并購的主體多是國有企業,會產生很多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我國一共掀起過幾次對外投資的高潮,結果都是血本無歸,這和國有企業為主體不無關系。投資是長期行為,應該更多鼓勵和放開民營企業‘走出去’。”
除此之外,聯合并購方式值得關注。上述資深分析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的海外并購中出現了較多的聯合收購,值得關注。”比如說日前中國鐵建聯手銅陵有色收購厄瓜多爾銅礦,就是兩家公司“強強聯手”的結果。銅陵有色冶煉規模大,但是由于資源自給率很低一直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而中國鐵建在礦山采掘上擁有技術優勢,兩者正好可以優勢互補。還有前不久的錦江酒店與美國德爾集團聯合收購美國洲際集團、中石油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聯合收購哈國曼格什套油氣公司、中海油中石化聯合收購安哥拉油田等聯合收購的案例很多。“從競爭的角度看,聯合收購有利于最大化中國公司在海外的優勢;從商業的角度看,聯合收購是國際上很普遍的做法,有利于分散投資、分攤風險。此外,預計隨著中國國內產業重組的浪潮,將有更多企業聯手進行海外并購。”他說。
對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魯輝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聯合進行海外收購的模式,不僅可以發揮中央企業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優勢,也可以利用地方企業在所收購領域的專業經驗,使海外礦產收購更加順利。
此外,海外并購正沿著參股———控股、資源———品牌———知識產權的路徑發展。中信建投分析師張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礦業類企業并購事件中控股的占到大多數,還有很多是100%控股,而往年中國企業“走出去”更多是以參股形式,很少有控股的。“這說明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張芳說,中國企業不僅僅是獲得產品,還要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如果說由參股到控股的轉變讓中國企業實現了從獲得產品到獲得管理經驗的轉變,那么,吉利收購沃爾沃、北汽收購薩博則標志著中國企業開始了從買資源到買品牌再到買知識產權的轉變。專家指出,這些成功經驗將給更多國內企業以積極啟示,企業必須尋求一種平衡的、互惠互利的知識產權地位,海外并購的重點應轉向知識產權的收購。
聚焦3 2010年并購熱潮能否持續
展望2010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熱潮仍將持續。普華永道預計2010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并購將出現40%的漲幅。能源及資源行業的并購將繼續主導市場,同時隨著中國大型民營企業謀求獲取技術專利和進入國外市場,其他行業的并購交易預計也將迅猛增長。
“預計明年海外并購的規模會更大,不過與此同時難度也會加大。”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主要是考慮到全球經濟復蘇和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而李魯輝也指出,由于國內對礦產資源需求強勁以及礦產資源的戰略性地位,中國企業海外礦產資源并購勢頭并不會放緩。不過,明年隨著國際礦產資源價格回升,海外礦產企業的估值也將升高,中國企業海外礦產資源并購成本將有所增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宋泓主任也指出,明年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一方面中國企業要利用好機遇,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規避風險。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盲目進入不熟悉的領域,盲目開展并購和多元化。他建議,企業在并購之前要與被并購企業多溝通多聯系,盡可能做到知根知底,并且最好選擇彼此核心業務有互補性的企業。
李魯輝也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礦產資源并購過程中,應加強盡職調查力度,充分了解收購資產存在的各類風險,以確保交易方案順利通過當地監管方的審批。另外,在收購中應加強與被收購方工會組織的溝通,以降低收購后的整合難度。(孫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