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掐住油源“命門”的山東地煉企業,近日收到了一個好消息,一條日照—東明的原油管道工程正式開工,2011年工程投產后,每年可為我省的地煉企業輸送原油上千萬噸。不僅如此,專家表示這項工程對于改變山東區域經濟格局、促進石油化工產業發展,也將發揮巨大作用。462公里輸油管道開工兩年后輸油量達千萬噸
11月28日,中國石油山東輸油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另外中石油和東明石化合資興建的日照-東明原油管道工程也正式開工,朵朵焊花綻放在牡丹城菏澤飄飄灑灑的雪花中。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日東原油管道起止點分別為山東日照港和東明石化,途經日照、臨沂、濟寧、菏澤4市,總長約為462公里,設計管徑711毫米和610毫米,設計壓力8.0兆帕。除日照港首站和東明石化末站外,還將興建莒南、臨沂、平邑、兗州、巨野5座中間熱泵站以及20座截斷閥室。
此次開工的一期工程年輸量1000萬噸,計劃于2011年6月30日具備投產條件;二期工程年輸量將達2000萬噸。該管道輸送的是從日照港進口的中東原油。
東明石化獲得“生命線”加速山東地煉整體發展
“這條管道的修建,東明石化受益最大。”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表示。她告訴記者,東明石化目前的年加工原油能力是500萬噸,該原油管道工程完工后,將使東明石化的加工能力達到1000萬噸。“它還將引發連鎖反應,帶動下游產業的發展。”劉會長表示,像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這些下游產品的產能,也會隨之大幅提高。
熟悉山東地煉發展的人士都明白,一直以來,這個行業都處于“吃不飽”狀態。“全省地煉企業達21家,年加工能力是4500萬噸,占全國地煉企業的50%。而國家原油配置指標每年不到200萬噸。”劉會長表示,目前地煉企業主要從海外進口燃料油
進行加工,和原油相比,一方面燃料油的收油率要低出10%-15%;另一方面,和管道運輸相比,這些燃料油主要靠鐵路和公路運輸,因而每噸的成本也要高出近百元,目前山東地煉每年只能實際加工2300萬-2500萬噸原料油。
但同時,目前成品油市場發展迅速,山東也不例外。劉會長表示,隨著汽車的普及,對于成品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目前山東已經達到了每年2000萬噸,另外全省的民營加油站數量也達到了近7000個,這些都迫切需要地煉企業不斷擴大產能,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獲得更多的原料油。
另外,隨著東明石化產能的擴大,必將帶動整個菏澤乃至魯南經濟帶的發展。“1000萬噸的產能就是第二個齊魯石化了,看看齊魯石化對淄博的帶動能力,就可以預見將來東明石化對菏澤經濟發展的意義了。”劉愛英說。
石油巨頭頻伸“橄欖枝”山東地煉成為“香餑餑”
日東輸油管道的修建,緩解了地煉企業的油源供應。但同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各大石油巨頭也是借此加強對山東地煉的滲透,以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而對于雙方而言,這都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
記者了解到,這兩年國內各大石油巨頭紛紛向山東地方企業伸出“橄欖枝”。在濰坊,今年9月7日中海油獲得山東海化集團51%的股份,成為山東海化的實際控制人。在東營,中海油煉化公司將建設100萬噸原油、成品油倉儲罐區和物流園區項目,建設30平方公里的中海油工業園,并將以此為平臺對山東省地煉進行整合。另外中石化也不甘示弱,2008年就發起組建了山東燃料油協會。
“以中海油為例,原來它主要以采油為主,現在收編了地方煉油企業,就獲得了穩定的銷售市場,不再發愁賣油,其利潤不言而喻。”業內人士說。(楊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