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左右生態文明?
是什么決定了各地區間生態文明水平的高低差異?
首先是GDP、人口規模。理論上說,在其它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一個地區人口和經濟規模越大,生態文明水平就會越高。但是相關分析表明,這種正面影響并不大。
其次是人均GDP、勞動生產率。由于在不同的經濟結構、技術水平條件下生態效率不同,生態文明水平與人均GDP和勞動生產率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即在其它條件一定情況下,地區人均GDP和勞動生產率越高,其生態文明水平越趨于較高。隨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率的提高,其生態文明水平是趨于明顯改善的。
第三是經濟服務化。第二產業是物質的經濟,而第三產業是相對去物質化的,所以可以預見,經濟服務化率即第三產業占GDP的比率越高,生態文明水平亦會趨于較高。相對于經濟快速服務化的省份,那些工業仍占較高比重的省份的生態文明水平就要明顯低很多。
第四是城市化水平。生態文明水平與城市化水平是密切正相關的,并且呈不斷上升趨勢。此外,家用汽車的擁有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城市發展水平的高低,它對生態文明水平的影響途徑是多方面的。從統計結果來看,生態文明水平和家用汽車擁有量的相關性為比較顯著的正相關。
第五是經濟活動能耗。生態文明水平與萬元GDP能耗、以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是呈顯著負相關的。啟示是:利用技術創新降低能耗,發展循環經濟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六是人均生態足跡。在經濟產出一定的條件下,地區人均的生態足跡越大,說明人均消耗的能源和對環境的影響較大,生態文明水平也就越小,但這種相關性并不顯著。
(本文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各省區市的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FAO的官方網站等資料。由于數據的可得性,研究地區沒有包括西藏。)
9月起將禁止無環保標志車輛進入
課題組首席科學家楊開忠解讀排名背后:
“GDP高不一定生態文明程度高”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剛下飛機,你的電話就打過來了。”作為一名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楊開忠很忙碌,8月11日下午剛從青海調研結束回京開會,12日一大早又要奔赴廣西調研。
之所以忙碌,因為他除了作為北京大學教授的教學工作外,還承擔了大量的重要科研任務,同時身兼諸多職務: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亞洲城市和區域研究會副會長,亞太和平科學網絡創始會員,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福建、青海等省的政府顧問,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理事等。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全國的每個地方。
出生于南方的湖南省,寬柔和氣是他的特點;而由于長期生活在北方,身上又兼具北方人的豪爽,敢于直言是他的特點。
之所以敢言,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只是一個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但是,跟其他學者相比,他研究區域經濟有著更為深廣的理論基礎和得天獨厚的條件。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楊開忠師從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林超、已故陳傳康教授攻讀自然地理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86年3月至1988年12月師從我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尚清教授,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地理學和經濟學兩方面的專業背景,讓他研究起區域經濟游刃有余。
作為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作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教授,楊開忠的民間知名度并不如國內一些當紅的明星經濟學家,但是近年來,他在區域經濟研究領域的成就卻越來越多地引起公眾關注。上文的調研報告,是其擔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區域協調發展與政策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之一。
就此報告出臺的臺前幕后,記者專訪了楊開忠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