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預測,7月CPI連續第6個月負增長的可能性最大,但基本上已經見底,CPI有望在四季度轉正。
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滕泰表示,目前的經濟依舊處于企穩復蘇階段,還受到通貨緊縮的影響,或者說是通貨緊縮與資產泡沫并存的狀態,還不能判定一定會出現通脹,現在更需要關注的是通縮。
“在財政政策和信貸投放雙重刺激下,我國經濟已逐步企穩,并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底部運行,未來通縮的狀況會有所好轉。今年以來近7.5萬億的新增信貸規模,M1、M2環比創歷史新高,但下半年的增長率會顯著下降。今年將會是經濟觸底、通貨緊縮與資產泡沫并存的局面,雖然一定程度上會推高資產價格,但商品過剩能平抑貨幣過剩,大量的產能過剩降低了我國通貨膨脹的風險。”滕泰進一步指出,“預計全年CPI為-0.5%,明年有望走出通縮”。
根據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字,今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56.89萬億元,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9.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6.09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6%。
滕泰同時指出,只有大量的過剩貨幣進入消費領域才能叫通貨膨脹,資產泡沫不算,老百姓之所以關心這個問題正是因為它涉及到日常生活消費。比如90年代短缺經濟時期,不但一般的消費品不足,連鋼材、原材料這些都不足,甚至沒有期貨市場可以套期保值,所以只能搶購、囤積,進一步誘發惡性通脹,但是那個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中國現在這個階段不需要擔心通貨膨脹。
“從經濟學定義而言,當CPI增速達到3%,即進入通貨膨脹;CPI增速超過5%,就意味著嚴重的通貨膨脹。”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表示。
正如莊健所說,2008年6月—7月糧食價格出現回落,推動了CPI的回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影響CPI的最為關鍵性的因素還是糧食。在中國經濟越來越全球化的時候。很明顯,比如說物價的上漲大體與國際因素相關。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莊健指出,通脹預期在2季度以來一直在討論,目前有兩個方面,國際因素和上半年信貸投放多,各項貸款增加7.4萬億元,同比多增4.92萬億元,這一數字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錢投到市場上傳導到CPI上,但有時間;需求增長也快,持續很長時間,產能過剩,現在反應在資產市場上的現象擴展到一般消費品。此外,還有失業形勢,美元泛濫,零利率政策,國際油價震蕩上行,其他大宗商品,國際糧價上升,傳導到國內,輸入性通漲令人擔心,明年消費品價格會體現出來,如食品價格,但到那時再采取措施就晚了。
“在經濟回升過程中,物價的溫和上漲是有利的。一方面物價上升可以改善企業盈利,使經濟回升的微觀基礎更加健康;另一方面,物價的溫和上升也有利于改善居民和企業的預期,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資和消費。”張鐵剛強調,“不過在經濟明顯回升、增速進一步加快的同時,如果明年持續寬裕的流動性得不到有效調節,資產價格繼續快速上漲甚至出現較大泡沫,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等因素也可能導致物價快速上漲,對此應當保持警惕。”
對此,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教授建議,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應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控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通過央行票據回籠貨幣,調整貨幣信貸投放結構。(馬紅雨馬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