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周一稱,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實現同比增長4.8%。這意味著歷經四個月之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終于轉負為正。當然,這是一條好消息。這一數字至少暫時抹去了今年以來籠罩在財政收入數字上的烏云,扭轉了1至4月份財政收入的跌勢。
今年1至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皆為負數,其中,1月份財政收入下降了17.1%,2月份下降了1.2%,3月份下降了0.3%,4月份下降了13.6%。
從各月累計數來看,1至2月份財政收入累計下降11.4%,1至3月份累計下降8.3%,1至4月份累計下降了9.9%。
5月份收入增幅為正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這個希望在于,危機以來中央政府出臺的刺激經濟和擴大內需政策所帶來的稅收效應助了財政收入一臂之力,對今年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甚至明年的財政收入將起到較為有力的支撐作用。
具體來說,財政收入在5月份的好轉,首先與我國政府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密切相關。從稅收結構看,5月份營業稅收入同比增長14%,而一季度營業稅收入同比下降1.5%,4月份增長4.2%,5月份這一增幅較前幾個月明顯上升。營業稅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央和地方投資相繼到位,大量項目開始上馬,只要項目開工就會有營業稅收入。
其次,與擴大國內消費的一些政策措施有關。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91.2%,這是5月份收入中最大的亮點,是繼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消費稅實現同比增長38.5%、4月份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81.6%后再創增幅新高。國內消費稅的快速增長說明刺激消費的政策在發揮作用。政府一方面通過加大公共投資刺激消費增長,另一方面采取了全面實施家電、汽車下鄉,減征小排量汽車購置稅等措施刺激國內居民消費,消費稅收入由此大大增加。
此外,地方財政收入中的非稅收入增長也是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變正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統計顯示,5月份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了1.3倍,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加大了征收力度。
但不能回避的是,從5月份收入數字里并未看到經濟明顯回升的跡象。反映企業效益的最重要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仍然下降,國內增值稅同比下降4.7%,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8.9%。
從前5個月累計收入數看,全國財政收入總體上仍在延續今年以來的負增長,下降6.7%。財政部認為,全國財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增長放緩,企業效益下滑,財政收入來源減少;二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結構性減稅,增加出口退稅,政策性減收很多;三是PPI、CPI雙下降,相應使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減少。
由于目前經濟形勢仍不明朗,年內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的趨勢仍如霧里看花。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在支出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全年財政收支緊張局面難有改觀。(王迎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