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工業生產與消費同步創近期新低,其中1月-2月工業增加值增長創1997年有分月統計以來新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為2007年1月以來新低,扣除物價因素,也出現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首次明顯放慢。從月度數據來看,工業生產和消費出現一定回暖跡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資料,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由于2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由此可以推算1月增長為負。考慮到去年春節在2月,只有17個工作日,今年2月的工作日為21天,扣除季節性因素,2月工業增長實際低于11%。這一趨勢與周邊國家和地區1月20%以上的負增長相比,降幅明顯相對較小。
國家統計局同時公布的資料顯示,1月-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這一增長速度較去年12月的19%下降3.2個百分點,扣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變動(即-0.3%),今年前兩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真實增長為15.5%,也較去年12月的17.8%放慢2.2個百分點。
今年2月CPI同比下降1.6%,這是自2002年12月以來首次下降,亦創下自1999年6月以來的最大跌幅。由于總體物價持續走低,如果扣除物價因素,零售品總額實際增長15.8%,比去年全年提高1個百分點,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顯示老百姓在物價回落后實際消費能力有所提高。
考慮到2008年是閏年,2月份29天,按可比天數計算,1月-2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從調整前的3.8%提高到5.2%,提高1.4個百分點。實際上,去年前兩個月實際工作日較今年同期多兩天,如果以此幅度簡單匡算,今年2月較去年多四個工作日,調整后的2月增速可能為7%左右,僅比去年12月的5.8%略高。如果再考慮到去年2月受冰雪災害的影響,基數較低,今年2月工業增加值增長依舊保持在低位徘徊的態勢。
由于國家統計局沒有分別公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月和2月的數據,并不清楚2月消費增長是否快于于1月。工業增加值公布累計數和2月的數據,表明經濟有所回暖,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沒有公布2月數據,一個合理的推測是,2月增速可能慢于1月,再考慮到春節的因素,顯示消費需求繼續呈下行趨勢。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鐵剛認為,工業增加值增速遜于市場預期,對市場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根據此前公布的鋼材產量和電力供應等數據推測,它理應要好于去年11月和12月份的數據。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較為合理,因物價相較去年在不斷下跌,所以實際的增速應是微幅放緩了,但仍相對平穩。
整體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產生積極效果,企業層面的資金壓力也得到適度緩解,這是積極的,令人鼓舞的信號。貸款增長將近1.1萬億元,主要還是票據,而且2月最后一周銀行大量發放票據,導致票據貼現利率回調,由此可見商業銀行爭搶市場份額的熱情和對政策導向的積極反應。
但是,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放慢,可能與出口回落,外圍環境不景氣有關,顯示工業依舊在低谷徘徊。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銀行信貸增長也很多,且2月發電量也出現正增長,顯示經濟有趨穩的跡象。張鐵剛表示,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已經有所顯現,但國際以及外圍因素目前還不明朗,至于何時探底回升,還要看國際環境的變化,因此今年3-4月份的數據尤為關鍵。(記者 馬紅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