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速總體呈小幅回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由3月份的17.8%不斷走低,下降到7月份的14.7%。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工業生產增長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經濟增長的總體形勢。弄清楚上半年工業生產放緩的原因,判斷下半年工業生產的趨勢,對把握我國宏觀經濟形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四方面原因造成今年工業生產增速放慢
造成今年工業生產增速放緩的因素中,既有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觀性政策因素,也有世界經濟放緩的外部客觀因素,還有自然災害頻發等臨時性因素。
第一,從需求看,出口減少是造成工業生產放緩的主要原因。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人民幣持續升值、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前期外貿政策調整的滯后效應等影響,我國出口增長今年有所放慢。1-7月份,出口名義增長22.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盡管出口名義值仍保持20%以上的較快增長,但主要歸因于出口價格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如果剔除價格和匯率因素,出口實際增速可能在10%以下。出口需求的減少導致工業產品出口增長回落,工業產品出口的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45443億元,同比增長16.3%,增幅比去年低5.6個百分點。
第二,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工業生產放慢帶動工業生產放緩。近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戰略,積極推動全國區域經濟格局的調整。在國家區域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工業增長格局也呈現“中西部地區工業加速,東部工業增速趨穩”的格局。今年以來,由于世界經濟放緩、外需減少,開放程度較高的東部地區,尤其是江浙粵等地,受國際市場萎縮的沖擊較為突出,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進一步落后于中西部地區。1-7月,江蘇、廣東、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6.3%、12%和13.4%,比去年同期降低3.6、5.5和4.9個百分點,廣東、浙江工業生產增速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1%);而同期中西部地區工業增長保持平穩,多數省份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安徽、湖北、陜西、青海等地區工業生產較去年同期還有所加快。
第三,分行業看,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生產增勢放緩拉低了工業生產增速。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引導下,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生產增長今年有所減慢。上半年,主要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生產增勢放緩,六大高耗能行業生產同比增長14.5%,比去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中,1-7月份,粗鋼產量增長9.3%,鋼材增長11.7%,十種有色金屬增長13.7%,水泥增長8.3%,焦炭增長11.3%,化學纖維增長4.8%,分別比去年同期降低9.2、12.6、10.6、7.1、9.1和13.2個百分點。
第四,自然災害頻發等臨時因素拖累了工業生產增長。除年初我國南方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外,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自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6月份廣西、廣東、貴州等南方地區又受到洪澇災害襲擊,工業經濟的正常運行接連受到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