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住房價格開始高位回落
近兩年住房價格的快速上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住房體制改革、經濟增長加快、人民幣升值、流動性過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國商品房銷售價格在2004-2007年出現大幅度提升,房屋銷售價格年度同比增速分別高達9.7%、7.6%、5.5%和7.6%。一路猛跑的房價在進入2008年后,開始減速,并自8月份開始掉頭向下。8、-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連續五個月環比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0.1%、-0.1%、-0.3%、-0.5%和-0.5%。這是自2005年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編制以來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而且是連續五個月的環比負增長,據此我們可以判定,房價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則自年初以來一直在回落,由1月份的11.3%持續回落,12月份變為同比下降0.4%。
二、影響物價短期波動的因素分析
1.需求減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跳水是導致國內物價快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對于2007年-2008年上半年通貨膨脹的原因,存在多種觀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類:一是成本推動,即勞動力、原材料、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二是需求拉動,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的過快增長拉動物價上漲;三是結構性原因,即價格上漲具有結構性特征,食品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其他類別價格相對穩定,這主要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要素價格改革滯后以及工業化、城市化的進展需要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所引起的。四是國際輸入原因,即全球通貨膨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我國國內物價上漲。五是貨幣原因,即外匯儲備過快增長造成國內貨幣投放過多。多數學者認為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原因復雜,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雖然成本推動、結構性原因和貨幣原因可以解釋前期通脹,但對于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后CPI與PPI的大幅回落,卻無法給與合理解釋。因為按照成本推動、結構性原因的觀點,我國由于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結構性失衡、要素價格改革滯后等因素將使通貨膨脹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存在。但事實上新一輪通貨膨脹只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戛然而止,CPI與PPI已開始大幅回落。至于貨幣原因,9-12月份,我國外匯儲備仍保持30%左右的快速增長,同時貨幣政策由緊轉松,央行頻頻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更是有利于擴大貨幣投放,可見,貨幣原因也不是影響物價短期波動的主要因素。
在做出以上排除后,我們可以確定,導致物價快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需求因素的變化。二是國際輸入因素。其中,需求因素是物價走低的主導因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則加劇了國內物價水平的波動。
2.需求因素是物價短期波動的主導因素
首先,我國“高投資、低消費”這一總需求結構特征決定了PPI與CPI出現結構性變化。正是由于CPI的全面上漲缺乏消費需求快速擴張的支撐,所以在供給沖擊導致食品價格突然上升時(如2003年糧食減產導致2004年糧價走高、2007年豬藍耳病流行造成豬肉價格上升),非食品類消費價格仍保持相對平穩,CPI呈現結構性上漲。供給沖擊是短期影響,當供給面緩解后,豬肉和糧食價格回落,從而帶動食品價格回落,CPI也隨之回落。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資料的需求主要來自國內投資需求,從而投資增長的起落帶動生產資料價格的起落,與此同時,生活資料價格而則因消費平穩而保持相對穩定,PPI也呈現出結構性變化。
其次,總需求變動導致物價變化。在“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的需求結構下,主要存在“為出口而投資”和“為投資而投資”的社會再生產不穩定循環,而“為消費而投資“的良性循環缺乏。近年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我國出口和投資。2001-2007 年,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50%提高到60.6%,而同期消費貢獻率則由50%下降到39.4%。投資在當年屬于需求,但是未來一旦形成產能就轉化為供給。投資的過快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過剩的產能。在消費不振情況下,一部分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在投資自我循環中得以消化(例如鋼材、水泥等用于房地產投資和新建工業項目投資),另一部分產能則通過出口找到出路(例如鋼鐵、紡織、家電等出口)。投資與出口的快速增長并形成的正反饋,進一步推高了總需求,從而拉動物價上漲。但投資屬于中間需求,出口則受制于別國,消費才是最終需求,也是最為穩定的需求。2008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房價開始高位回落,房地產投資增長也不斷減速。9月份以來的全球金融風暴對世界經濟形成猛烈沖擊,我國出口受到極大影響。“投資-投資”、“投資-出口”的兩個不穩定循環難以為繼,投資和出口的萎縮不僅導致總需求減少,而且使得前期投資形成的產能過剩狀態變得嚴重,使國內市場供求發生轉折性變化,從而對物價水平形成向下的壓力。
3.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加劇了國內物價水平的波動
我國生產環節物價走勢的劇烈波動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有直接的聯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從三方面對國內農產品價格、工業和農業生產資料形成傳導。一是通過影響我國期貨市場價格來影響現貨價格。我國期貨市場的銅、鋁、大豆、小麥等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主要是美國)的期貨價格之間高度相關,而多數情況下,美國期貨市場在影響力和定價權方面起到主導作用。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暴跌直接導致國內相關商品期貨價格相應波動,并傳導到現貨價格。
二是通過影響進口來影響國內生產資料價格。前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加大了我國進口原油和鐵礦石的成本。但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9、10月份我國原油、鐵礦砂等商品進口價格漲幅均出現大幅回落。10月份,我國原油進口價格上漲30.4%,漲幅較9月份回落29.9個百分點;鐵礦砂進口價格上漲37.9%,較9月份回落22個百分點。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而原油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因而國際油價的波動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產生了直接影響。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漲幅由2008年1月份的14.3%快速上漲到7月份的24.8%后,又隨著國際原油的下跌快速回落到12月份的12.4%。
三是通過影響預期來影響國內生產資料價格。盡管我國鋼材市場目前沒有期貨交易,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也一樣帶火了國內鋼材價格。我國鋼材價格在2008年春節過后一路飆升,在7月初創下鋼材綜合指數歷史最高價位162.3點后,隨著全球金融風暴來襲,也開始暴跌。據商務部監測,10月和11月,國內鋼材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下降16.4%和12.3%。
4.房價與一般物價水平的相互影響
與上世紀8、90年代發生的通貨膨脹有所不同,2004年和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發生的通貨膨脹伴隨有房地產價格的持續膨脹。房價與一般物價水平之間的相互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房價變化對CPI、PPI等一般物價水平的影響主要有五種渠道:一是通過財富效應,即房價上漲引起房產所有者的財富增加,從而促使其擴大消費,進一步拉動消費價格上漲。二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加帶動原材料、能源價格及相關工業產品價格上漲。三是直接影響到CPI構成中的居住類消費價格的變化。四是通過住房消費對其他消費的擠出和替代效應,即房價上漲使居民住房消費成本上升,從而迫使居民壓縮其他消費開支,對其他消費品價格上漲形成抑制。五是房價波動可以影響人們對未來的通脹預期。
CPI、PPI對房價也有多方面影響,例如:PPI上漲導致房地產投資開發成本增加,并推動房價上漲;CPI上漲使實際利率降低,促使儲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 擴大了住房的投資需求,從而推動房價上漲;CPI上漲導致擁有住宅的消費者真實財富縮水,促使其縮減消費與投資水平, 降低住宅需求等。
具體到實際情況,房價與一般物價水平之間各種影響的效果可能不顯著,而且各種影響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房價與一般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取決于多種效應的綜合作用。
從近年來我國物價和房價形勢來看,房價與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例如,2004年和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的通貨膨脹與房價膨脹相伴隨。而2008年8月份以來房價的下跌又與CPI和PPI的走低同步。但CPI與房價相關性并非一直顯著,在2005-2006年房價快速攀升的兩年內,我國CPI同比漲幅僅為1.8%、1.5%,房價的高速上漲與總體物價水平保持較低增長形成鮮明的對照。對此許多人提出房價沒有納入CPI的籃子,從而導致CPI被低估。(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 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