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政策建議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開始受到沖擊,因此必須迅速采取措施來應對危機,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而應對危機的當務之急是將經濟增長的重點轉向消費,重點解決好食品安全、社會保障、收入分配、農村經濟等問題,重振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結構,急活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
1.千方百計提高就業能力
通過財稅政策調整來大力促進就業模式的轉變,鼓勵自主創業、擴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就業以及擴大第三產業就業。一是擴大優惠政策的適用對象,對創業初期商戶設立起征點。凡從事創業的行為均給予稅收優惠。建議設立“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免征額制度,對個體工商戶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在起征點以下的,不僅免征增值稅(或營業稅),還應當免征個人所得稅,這有利于提高那些經營規模較小、盈利微薄的個體工商戶自主創業的資本積累能力,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二是擴大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由新辦企業擴大到所有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給予各類不同性質企業以同等待遇。三是對社區服務業給予傾斜政策,鼓勵和促進服務業的發展。要圍繞社區居民的服務需求,尋找社區發展與擴大就業的結合點,發揮社區經濟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搭建投資、創業和再就業平臺。首先,地方政府要安排一定額度的財政資金,用于社區就業體系的建設,推進社區就業平臺的建設步伐。
2.限制壟斷高價損害消費者的行為
我國部分行業國有壟斷企業憑借壟斷地位,用向消費者高收費的辦法維持壟斷利潤,有的電訊企業長期維持電訊高資費,手機漫游費標準遠遠高于國際一般水平;我國收費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比重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收費公路收費高,不少公路逾期收費;國際油價大幅下降后,國內成品油價格遲遲不下調。這些壟斷行為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擠占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必須加強對壟斷企業的監管,降低電訊資費標準,取消漫游費;制止公路逾期收費,降低收費公路收費標準;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通過限制壟斷利潤來還利于民,釋放讓擠占的消費能力。
3.提高住房貨幣補貼的標準
為增強居民的購房能力,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建立住房貨幣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住房貨幣補貼標準要根據各地區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變動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房價高的省市還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上浮。也可以借鑒青島和廣州等地將住房補貼標準與工資掛鉤,支付工資的18-20%,隨著工資的提高,增加住房補貼的金額。
4.擴大“家電下鄉”服務范圍,增加對農民的購物補貼
為擴大農村消費、推動農民消費結構升級,今年商務部推出了“家電下鄉”的促銷和補貼措施,從實施情況看效果很好,對引導農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挖掘消費潛力起到積極作用。明年應進一步擴大“家電下鄉”的品種,并擴大到全部中西部省份,將“家電下鄉”視同出口享受增值稅退稅政策,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對銷往農村的商品進行補貼或低價銷售,讓更多農民得到實惠。
5.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只是覆蓋城市范圍,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相當薄弱。統計數字表明,農村社會保障率僅有3%,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的比為22:1。養老、醫療、子女入學、住房等問題時刻困擾著農民,當務之急是在農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把農戶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限度。要著重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逐步提高社會應負擔的比例,徹底使農民擺脫“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重病只等死”的狀況。二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使農民老有所養,解決后顧之憂。三是完善貧困地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扶貧規范化和制度化。
6.建立財富二次分配體制,發揮收入再分配功能
通過稅收與轉移支付這兩個手段,建立起財富的二次分配體制,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須切實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工作,把重點放到對高收入群體的監管,通過稅收削平高低收入之間的差距。其次,除個人所得稅外,還應建立、健全包括消費稅、利息稅、財產稅、贈與稅與遺產稅在內的覆蓋收入運行全過程的稅收調節體系,尤其是隨著個人財富和私人資產數量的迅速增加,應盡快開征財產稅、遺產稅和贈與稅。稅收增加了,就能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從而通過轉移支付手段,集中財政資金加大社會保障支出的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的范圍,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階層傾斜,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達到“抽肥補瘦”的目的。(作者:中國人民大學 劉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