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新浪財經 陳鑫攝)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許憲春
任何國家都希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因為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無法保障經濟的繁榮;沒有經濟的繁榮,就無法保障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努力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尤其重要。
一、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意義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就業問題比任何國家都突出。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不可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2007年,按匯率法計算的人均GDP為2461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的181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06位,只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29.5%,屬于中低收入國家。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不可能迅速提高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從而就不可能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我國目前仍存在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不可能在預期的時間內徹底解決貧困問題。
我國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沒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就不可能縮小這種差距。
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深入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基礎上,高度重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制定了一系列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發展戰略。這是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29年的高速增長,年均增長9.8%,比改革開放前的1952年至1978年高出3.7個百分點。尤其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年均增長率比改革開放前提高一倍甚至一倍以上。由于這29年的高速增長,把1952年至2007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從1952年至1978年的6.1%提高到8.1%,整整提高了2個百分點;把1952年至2007年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年均經濟增長率從1952年至1978年的2.1%和5.4%提高到3.4%和8.2%,分別提高了1.3和2.8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來,在這么長的歷史時期,達到這樣高的增長率,就全世界范圍來講,都是十分罕見的。
世界上能夠連續保持5年及5年以上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極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從GDP歷史數據觀察,只有中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創造過這樣的紀錄,還有香港特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兩次連續保持5年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6年,年均增長12.4%;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長10.8%。
由于保持了29年的高速增長,特別是兩次連續保持5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總量發生了飛躍性的變化。
1978年,我國GDP和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只有3645億元和1028億元、1745億元、872億元;2007年,分別達到249530億元和28095億元、121381億元、100054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68.5和27.3、69.6、114.7倍,剔除價格因素分別為15和3.7、23.1、19.6倍。這從經濟總量和三次產業增加值角度說明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我國未來長期經濟增長趨勢判斷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還能夠持續多長時間?高速增長之后的狀況如何?是大幅度回落,還是能夠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增長率?國內外的學者做過大量分析和判斷。
我們認為,如果不出現極特殊情況,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還會持續較長時期,隨后會有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但仍然有可能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主要理由是:
(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第三產業比重和消費需求比重都低了30個百分點左右。從一個角度看,這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則說明我國經濟還有很大的結構性增長空間。
(二)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很大,發達國家沒有那么大,這既是我國經濟結構中的突出矛盾,但如果處理得好,也是一種增長潛力和動力。
(三)我國人均GDP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也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空間很大。
(四)我國的勞動力成本還比較低,仍然具有比較優勢。
(五)我國的市場潛力,特別是農村市場潛力巨大。一旦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這種市場潛力就會迸發出來,這將對我國長期經濟增長起到極其重要的拉動作用。
(六)資源稀缺、環境脆弱、創新能力不足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下大力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應該說,我國經濟增長中的矛盾和潛力同在,機遇和挑戰同在,潛力大于矛盾,機遇大于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經濟快速增長,我國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物質基礎,黨中央、國務院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經濟能夠保持長期平穩較快增長,我國未來經濟增長充滿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