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通過30年農村改革發展,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決定》用“三個極大”高度概括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即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這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第一,農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廢除人民公社,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了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取消農產品統派購制度,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建立了農產品和生產要素市場體系;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取消沿襲數千年的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新時期強農惠農的政策體系;逐步改革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手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框架。
第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30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先后躍上7000億斤、8000億斤、9000億斤、10000億斤4個臺階,穩定解決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結束了主要農產品長期短缺的歷史,為勝利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前兩步戰略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農村經濟全面繁榮,切實鞏固了新時期工農聯盟。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村三次產業構成由1978年的84∶14.2∶1.8調整為2006年的30.2∶54.3∶15.5。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半壁江山。2.26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實際增長7.1%;農村貧困人口由2.5億減少到1479萬,貧困發生率下降29個百分點。
第四,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顯著提高了廣大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農村社會主義民主不斷擴大,農民民主權利得到有效保障,農村依法治理不斷加強,鄉鎮機構改革不斷深化,基層政權建設明顯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加速發展,2007年,全國1.5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并免費獲得教科書;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86%;3566萬農村困難群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日益繁榮,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狀況明顯改善。
第五,農村黨的建設不斷加強,有效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全面推進。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積極成效。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黨的農村政策深得民心,農村黨群干群關系融洽,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