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驚濤拍岸,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記者日前通過越洋電話采訪了正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做客座教授的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先生。親歷了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如今又正體驗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他的思考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比較美日危機 原因各有不同
羊城晚報:日本的泡沫經濟破裂和這次美國的金融海嘯,二者都與房地產有著密切的關系,您認為這兩次危機有哪些不同?
周牧之:首先是出問題的階段不同。當年泡沫經濟破裂時,日本制造業正席卷全球;而今天,美國的實體經濟已經出了很多問題,金融危機令其雪上加霜,比如汽車行業,本來就需要大輸血和重組了。這是兩國危機背景上最大的不一樣。
其次是出問題的原因不一樣。導致當年日本泡沫經濟的原因,一是國民對國家成長的信心“爆棚”,認為股票和地價永遠只會漲,不會跌。二是日本金融機制上有個嚴重缺陷,因為經濟發展太快,銀行在放貸時缺乏對項目的判斷能力,采用了“以地為本”的貸款方式,也就是說形成了有地就能貸到錢的機制,結果許多個人和企業貸到錢后又買地,這樣就造成地價一路狂漲,土地的投機盛行。三是由于實體經濟好,制造業從全世界把錢掙回來,卻沒有足夠能力到海外投資,大家集中購買國內的金融產品,頂得股市一路攀升。加上一些國際游資進來推波助瀾,形成了證券市場的泡沫。
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一直在松懈對金融市場的監管,特別是像對沖基金這樣的領域,幾乎沒有有效的監管,致使美國的金融體制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金融過去很大意義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像紐約的金融市場就是為支撐鐵路建設應運而生的。但1980年后的放松管制,使美國的金融市場變成了一個投機市場,而且愈演愈烈。就拿對沖基金來說,它過去是為部分資本家服務的一種高風險基金。然而,到去年年底,全球已發展到9000家,是1990年的15倍,總運營資金高達1兆2千億美元,是1990年的31倍,而且它還可用杠桿原理在金融市場籌借到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資金。1997年,對沖基金對亞洲貨幣的炒作就釀成了亞洲金融危機,它的實力足以撼動實體經濟。
羊城晚報:美國的對沖基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錢?
周牧之:全球性的資金過剩,加上長期的低利息,造成了除個人投資外,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銀行的存款等也染指對沖基金。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前,回報還不錯,大家風險意識就麻痹了。這樣,投入對沖基金的錢就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投行、對沖基金,還有證券公司都拼命創新金融衍生品,去圈錢,在金融市場炒作。這種投機的錢圈得越多,對實體經濟的游離就越大,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也越大。整個金融市場的性質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投機盛宴吃壞肚子 經濟康復有待時日
羊城晚報:歐元之父蒙代爾說,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也有學者指出這場金融危機遠未見底,您的看法如何?
周牧之:對于蒙代爾的這種觀點,我不敢茍同。這次金融危機有幾個特點:一是來得特別快,在極短的時間內那么多家金融機構告急甚至倒閉。二三十年來的投機盛宴,把大家的肚子都吃壞了,就看誰先頂不住了。二是跌幅很大,10月6日-10日這一周全球股值就跌去了6萬多億美元,與去年10月末比,全球股值蒸發了28萬4千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日本平均每人消失了3萬和2萬美元的財富,全球如果按66億人口算的話,每人消失了4000美元的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金融危機,牽扯的領域廣、損失嚴重,其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羊城晚報:有的經濟學家預言:美國金融危機不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但索羅斯卻預言全球將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且史無前例,您怎么看?
周牧之:這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現在還剛剛開始,這種影響是滯后的。一是不動產的價格在狂跌,美國已經掉了很多了。二是金融財富損失會導致消費衰退,美國的消費指數與股市指數歷來有很強的連動性,何況這次金融危機造成退休金賬戶縮水嚴重。三是股市大跌會影響企業收益,還會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的減薪、裁員。四是美國財政赤字本來就很嚴重,現在還要投這么多錢救市,今后必然要砍掉很多政府支出和采購,教育、社會福利等也會受影響。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僅導致了全球金融危機,而且還會深刻地影響全球的實體經濟,遲早全球經濟都要停滯一段。
周牧之簡介
日本東京經濟大學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論———崛起的機制與課題》,《鼎———托起中國的大城市群》,《機械電子革命與新國際分工體系———現代世界經濟中的亞洲工業化》,《大轉折———解讀城市化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城市化:中國現代化的主旋律》等。(記者 王胡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