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東、歐洲、新興市場“四大油市”調查
“吉芬商品”(Giffen Good),一個平常只提供思維樂趣的經濟學基本概念驚現石油市場,這該怎么辦?
這種由英國經濟學家吉芬命名的商品價格與需求呈同方向變動,越貴,需求越大,一般用來分析19世紀愛爾蘭饑荒時的土豆,土豆越貴,愛爾蘭的窮人們為了不被餓死,只好不吃肉不沾油,買越多土豆作為食品。
“供應面比較穩定,為此,油價的決定性因素是需求。”6月12日,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本報表示,現在石油價格上漲對需求影響非常復雜。在原油價格激增之下,美國是惟一對需求反應正常的主要經濟體,日本、中東、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都不正常,都存在油價上漲,需求也上漲的因素。
在他看來,日本的核電廠檢修、中東的產油國特征、歐洲的高額石油消費稅、新興國家的石油補貼,都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石油價格與需求同時上漲的“吉芬品”局面。
日本的核電“意外”
日本的“吉芬品效應”來得出乎意料。其國內一些核電站的臨時關閉在本輪油價-需求雙上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由于經濟步入穩態發展,日本的石油消費量一直相對穩定,國際能源署統計顯示,其能源消費所占全球的份額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為5.16%、5.16%、5.14%。
但是,日本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近期一份貿易報告指出,2008年4月份,日本的原油進口同比上升了10%,增至430萬桶;液態天然氣進口增加20.8%,增至572萬噸。日本石油協會6月11日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當周,日本原油庫存量1.0415億桶,比前一周減少了175.9651萬桶,或1.7%;進口汽油3.9052萬立方米,比前一周增加了4235立方米,或13%,成品油出口總計58.1103萬立方米,比前一周減少了22.5375萬立方米,或40%。
上述結果顯示進口增加并未帶來原油庫存和成品油出口的相應增加。這只有一個解釋:日本正因核電站的問題而經歷著更多石油消費。
“在因計劃外維護而關閉了一些核電廠之后,日本能源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依賴已然提高。”日本財政部表示。擁有約57個核電廠的日本是美國、法國之后的全球第3大核電國家,年發電量約5萬兆瓦。本次臨時關閉的核電廠包括東京電力公司的全球最大核電廠——Kashiwazaki-Kariwa核電廠。
“這兩項(原油、天然氣進口)增幅暫時地超過了中國。日本的核電站問題,可能是支撐當下原油價格上揚的重要原因。很難判斷日本要多久才能修好它的核電站。一旦修好,加之日本原本就是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國家,那將成為原油價格下跌的催化劑。”謝國忠表示。
中東:石油產業鏈的后果
原油供應重地中東在石油需求上地位的提升,令油價與需求同方向變動的“吉芬品效應”大大鞏固。
“中東原油出口供應占全球一半以上。高油價大幅提高出口收入,收入增加又推動國內對原油的額外需求。推動需求的收入效應,大于壓低需求的價格效應。這種不同尋常的需求變化,使得中東地區原油消費與原油價格呈正相關關系。”謝國忠表示。
“上述分析同樣適用于其他原油出口國。大約一半的原油需求可以用原油出口國的這種供需變化來解釋。”謝國忠說。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超過80%的需求增長來自中東地區和亞太地區。今年以來。沙特、阿聯酋、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爾等中東地區六大石油出口國的日產量減少了544000桶,但它們的日需求量卻增加了318000桶,兩者相加,導致日出口量凈減少862000桶。其中,沙特的“能源產業鏈計劃”對需求的影響尤為突出,沙特正試圖成為全球石化、制鋁和農藥生產大國而大舉投入,這幾個產業均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
可以預見,類似沙特的能源產業鏈計劃,將在油價越高的時候,變得越發龐大——因為他們越發有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