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以來中國大宗原料藥品種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作為中國抗生素類原料藥第一出口國的印度也開始承受由此帶來的壓力和擔憂。
來自印度《商業標準報》的報道稱,印度國內藥品原材料價格近幾個月內陡增,主要原因是原料主產國中國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廠商進行關閉或整改,導致青霉素幾個月內由7美元/十億單位漲到19美元/十億單位,維生素C的價格也增長了3倍。
另據印度媒體報道,從6月開始,印度維生素B2進口原料藥價格也飆升,從兩月前的每公斤1000盧比(約合24.86美元)上升到了最高5000盧比(約合124美元)。原因同樣是因主要來源于中國的維生素B2貨源緊張,價格上揚。
有分析認為,中國原料藥供應商大幅度地提高價格,同時加上今年以來印度盧比的升值,這使得印度制藥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變小。而由于印度國內對藥品價格采取嚴格的控制,由此造成印度企業利潤的損失。
“這其實很正常,在原料藥領域,印度和中國的壓力和優勢都是相互轉化的,國內企業目前承受著巨大的環保壓力,印度企業必然要承受由此帶來的價格壓力。”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人士喬海利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印度和中國同屬原料藥出口大國。目前印度制藥企業所需的原料藥中,有25%來自于中國,特別在抗生素類原料藥方面,印度企業早已放棄了大規模生產,轉而依賴于從中國采購,因為這比自己生產或國內采購成本上要低廉10%~15%,印度原料藥生產廠商大部分已轉向比基礎型原料藥利潤更高的特色原料藥生產。目前,印度國內生產抗生素類原料藥的基本是一些中小型企業。
平安證券醫藥研究員倪文昊向記者介紹,印度國內現時5家最有影響力的大型制藥廠商,主要生產制劑,僅有一家保留了部分抗生素原料藥的生產。而由于印度大企業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性,印度國內產業界對中國原料藥態度一直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大制劑企業歡迎中國低價原料藥的進入,另一方面,印度國內生產同類基礎性原料藥的中小型企業卻采取抵制態度,并經常向印度商工部申請對中國企業的低價產品進行反傾銷制裁。
“這一輪的中國原料藥漲價不可避免會對印度制劑商利潤產生一定影響,但應該不會很大,而且主要限于抗生素類產品,而中國大宗維生素類原料藥則主要出口北美和歐盟。”倪文昊說。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抗生素類原料藥的價格仍然在高位運行,“青霉素工業鹽稍有回落,中間體6-APA、7-ACA等仍然貨緊價揚。”健康網研究員巴艷鳳告訴記者。
據悉,為了緩解國內制藥業的壓力,印度國家藥品定價局已于7月初著手調整國內7種原料藥的價格。同時印度政府通過退稅和提供低息貸款的方式來減輕因盧比升值給企業出口造成的壓力。
而在早前,曾傳言印度藥企不堪忍受中國青霉素工業鹽的高價格,打算恢復生產,這其中包括中國企業的大客戶之一印度南方石油化工公司。“即使復產,規模也不可能很大。一方面,這些企業已停產多年,生產車間或已轉做他用,短期內難以大規模生產。而且一旦復產,如果價格回落,他們要承擔投資損失的風險。另一方面,印度的生產成本仍然比從中國進口要高,印度的濕熱高溫天氣并不適合生產發酵類產品。”魯抗醫藥(6.29,-0.01,-0.16%)國際貿易部經理夏學營向記者分析說。
“不可否認,價格不能漲得太離譜,否則不能排除印度企業復產的可能,而且,國內已停產企業也要復產,屆時價格快速回落,對產業發展并不利。”倪文昊說。
而喬海利則認為,中國此前因為環保、生產成本低所獲得的基礎性原料藥的競爭優勢,遲早也要像印度一樣,轉移到其他國家,否則難以完成產業升級。邢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