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冶煉加工費年中談判剛剛結束,中國的銅冶煉商不得不面臨銅精礦供應吃緊這一最現實的問題。昨日,記者獲悉,CSPT(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9家國內主要銅冶煉商上周末在上海召開了相關會議,討論目前的市場形勢,雖然有企業提出減少銅精礦進口以及減產,但9家企業并未達成共識或者協議。
英國商品研究所(CRU)北京代表處分析師池克告訴記者,目前中國銅冶煉商如減少進口銅精礦和減產也屬于被動之舉,因為現在國際銅精礦供應吃緊,現貨市場拿貨非常困難,長期協議供應的銅精礦也無法滿足冶煉商的需求。剛剛結束的銅冶煉加工費談判結果與去年底基本相同,接近60美元/噸和6美分/磅,沒有價格分享條款,中方企業盈利比較困難。
據記者了解,由于銅精礦吃緊制約了國內銅冶煉商的產能利用率,一般企業的產能利用基本在80%以下,而正常情況下應在88%左右。自有礦山供應銅礦的企業日子會稍微好過一些,但單純依靠進口銅礦的企業開工率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知情人士透露,在CSPT召開的會議上,雖然有企業提出減少銅精礦進口以及減產,但各家企業都有自已的想法,尤其是規模大的企業貿然減產所帶來的損失也不小,對此有所顧慮,而且CSPT只是在中國企業與國外供應商進行銅原料談判時發揮作用,并不是行業的一個的聯盟,對行業的產能、產品價格并未有過具體指導,因此在會上各企業對此并未達成共識,企業應該會根據自身的情況結合市場形勢來安排生產經營。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年中談判時,CSPT成員企業就傳出將聯合減產以削減銅精礦進口,增強在銅原料價格談判中的優勢和話語權,但實際似乎并未得到有效執行,結果在年底談判時,加工費大降,連最有利的價格分享條款也丟掉了。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產能近兩年增長過快,對銅精礦需求缺口大,而國外銅礦供應商已基本形成壟斷形勢,與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較為類似。
有分析人士認為,一些大企業在銅加工領域擁有一定優勢,可以將銅礦冶煉成精銅后進行深加工,在下游謀取合理的利潤來補貼上游環節,因此這些企業和自有礦山的企業不會輕易減產。而且近期仍有數十萬噸的銅冶煉產能將投入使用,即使減產可能也達不到效果。
有消息稱,煙臺鵬暉銅業有限公司計劃將銅精礦使用量削減30至40%。鵬暉銅業是CSPT的成員。CSPT成員九大銅冶煉企業包括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等。2005年CSPT成員企業(8家)電解銅產量169.7萬噸,占當年全國電解銅總產量的66.7%,進口銅精礦314萬噸,占當年全國總進口量的77.5%。(記者 徐虞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