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應對服裝出口退稅率降低,部分有話語權的企業可以通過提價來向下游轉移部分損失,而提高產品附加值是保證提價話語權的前提,紡織服裝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更是迫在眉睫。
提價能力各異
“我們的業務員都在和客戶談提價的事,目前提價是唯一出路,但幅度不會很大,利潤還是會有影響。”上海飛馬進出口有限公司外貿三部經理許宏鳴告訴記者。
財政部降低出口退稅率的有關規定已經實施數日,受到影響較大的紡織服裝行業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曾有人士認為此次下調對紡企影響有限,因為服裝出口企業可以通過調價來抵消出口退稅率降低對企業利潤的壓縮,同時認為,即使提價,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依然較具競爭力。
然而,業內人士對此并不完全認同。東方證券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施紅梅表示,生產性的企業基本都是通過核算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潤空間來定價,而下游客戶(外商)出價也是同樣的模式:了解你的成本加上利潤。然而,雖然外商知道退稅率下調的情況,但并不是完全能夠接受提價,“比如人民幣升值也知道,也許并不會因此就接受提價。”
“談提價時,每個客人的態度不一樣,有的能夠接受共同分攤一些,有的表示這是你們內部的政策,跟我們沒關系。這也和客戶自身的轉嫁能力有關,有的利潤厚的,提價能承受;有的利潤薄的,肯定不會接受提價。”許宏鳴說。
同時,施紅梅認為,并非所有企業都有提價話語權。提價要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外商談提價很難成功,盲目提價會流失訂單和客戶。她同時指出,提價后也只能往下游轉嫁一部分壓力,并不能完全消融掉退稅下調的影響。有一部分此前一直拼價格的企業會受到比較大的沖擊。如果不改變的話,遲早會退出這個市場。
“我們還算做的比較好的,有的小企業想提價根本不可能。”許宏鳴說。
產業調整更為關鍵
“根據業務員反饋回來的信息,產品質量好一點的,提價談判相對容易些;而有些質量不是太好的,客人那邊態度也比較難轉變。”許宏鳴表示,想應對未來可能會產生的政策調控,提高產品質量、轉變產品結構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是這兩年以來紡織服裝行業關注的主題之一,但并沒有真正得到很大的落實。
如今,紡服企業用工成本正在大幅上升,進一步削減了出口企業本來就十分微薄的利潤;人民幣的持續小幅升值,也削弱了這類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降低出口退稅率對企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些不利行業發展的因素綜合出現也令產業結構調整變得更加重要和急迫。
此外,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紡織服裝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下降,周邊國家紡織服裝市場也在逐漸崛起,因為人力成本低,棉花( 15160,390,2.64%)、原料成本低。雖然目前我國產品還具有一定優勢,一是性價比、二是配套產業鏈的完整;但如果不改變方式的話,一味堅持過去量高價低的老路,當前會出現訂單流失,長期的話也可能被慢慢崛起的周邊市場所取代。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優勢,實施品牌戰略,建立核心競爭力。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早在今年年初的全球紡織經濟論壇上便指出,紡織經濟的競爭焦點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依靠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品牌創造力的競爭,科技和品牌已成為全球紡織產業合作的重點,也是我國紡織工業未來發展重點,擁有這兩件“利器”,我國紡織產業才能贏得國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