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9日專電后哥本哈根時代,“低碳”概念席卷社會輿論,也預示著低碳由話題真正走向生活實踐。在人們熱議低碳并開始探索如何踐行低碳生活之道時,4月8日,人民網發起了“24小時碳足跡寫真”調查活動,旨在追蹤現代人的低碳生活現狀,進一步引發人們關于低碳與環保的思考。
為期三周的調查共吸引了6000多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回答的網友當中,有70.2%都認為低碳與他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其中有將近一半的網民還會主動和朋友分享低碳心得。由此可見,低碳作為一種態度,開始迅速地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扎根。
從調查總結的數據中一窺人們的低碳習慣,不難發現一些正確行為意識已經養成。在出行交通工具方面,有高達86.1%的職場人士都選擇了較為綠色的交通方式:32.9%的人步行上班,32.1%的人選擇公共交通,21.1%的人更偏向于使用自行車。辦公室降溫,更多的人不用空調——32%的人提倡心靜自然涼,風扇降溫也獲得了25.7%的支持率。53.4%的人在購物時會自備購物袋,而節水節電等日常環保行為也已經深入人心。
事實上,“低碳”生活雖然是一個新概念,但背后卻折射出全社會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將低碳融入生活,無疑是群聚力量推動可持續的最好方式。但是目前厲行低碳的生活中仍然有很多細節不盡如人意。比如在垃圾再分類上,調查發現,有58.8%的人都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在選擇飲品時,有43.1%的人偏向使用塑料瓶包裝,而更為低碳的紙包裝只占34.8%。喝完牛奶,55.2%的人會隨手將牛奶盒扔進垃圾桶,而忽視了牛奶盒本身的可再生性。
低碳生活的前行在于反思,反思的動力來自于信息的流通和汲取。據此次調查統計,84.6%的人主要通過網絡的渠道獲得低碳環保方面的相關信息,其次是電視和報刊。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的人還愿意從身邊的親朋好友那里獲取低碳信息。當問及實現低碳生活的有效方法時,人們依然傾向于選擇節約水電、減少生活垃圾以及植樹造林等簡單易行的方式。不難看出,對于現代人來說,如果能用一種易于參與的活動平臺將人們的低碳愿景鏈接起來,借以網絡的方式加以傳播號召,將引起更深更廣的公益互動,激發更大的環保力量。(康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