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發電 資料圖
北京六里屯、江蘇吳江、南京天井洼、上海江橋、廣州番禺……從北到南的反對聲音,將國內新興的垃圾發電產業推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
垃圾發電,在采用成熟的“3T”技術后,已能使二噁英(Doxlin)完全分解,但人們對于垃圾發電的認識究竟有多深,仍實在是說不清楚,因為專家或者所謂專家之間有關二噁英污染的爭執,加上各類媒體、網絡的放大效應,已經徹底攪亂了人們的判斷。
但有一個事實人們否定不了,也暫時改變不了的,就是垃圾越積越多,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至2008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總量已經達到1.55億噸,“垃圾圍城”已經是每個地方政府都遇到和感到頭痛的難題。
不過,鋪天蓋地的媒體及網絡炒作雖然有失偏頗,對于垃圾處理行業來說卻是件好事,這說明公眾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垃圾問題也被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一位垃圾處理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垃圾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關鍵是如何找到一個相對高效而環保的垃圾處理解決方法,“垃圾發電,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生物發電、可再生能源,最為環保的處理方式之一。”
垃圾處理方式大PK
■全國600多座城市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已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相當于75萬畝土地
■作為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發電最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原則
一份資料顯示,假如每人每天產生1公斤的垃圾,全球每天新增的垃圾數量就高達600多萬噸,一年產生的垃圾數量更是驚人。長期以來,全球每日數百、上千萬噸的生活垃圾僅以填埋的方式被處理,土地被一座座人工堆積的垃圾山所蠶食,空氣、地下水和土壤被嚴重污染……這就是我們人類所面臨的嚴酷現實。
垃圾填埋的最大優勢在于處理成本相對較低,但要占據很大的土地資源,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有關人士曾透露,北京日產垃圾1.84萬噸,垃圾填埋令北京市每年約需占用500畝土地,幾乎要消耗掉兩個小村莊。垃圾填埋場易產生惡臭、排放甲烷、氨、硫化物等污染物,以及垃圾滲濾液等環境問題。尤其是垃圾滲濾液,作為一種劇毒物質,造成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非常嚴重,土地至少50年不能再使用。垃圾堆放還是有機物、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體的污染源,包含許多致癌、致畸物,并成為蚊、蠅和嚙齒類動物繁殖的溫床,危害人類健康。
但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手段,國內對于垃圾的傳統處理方法就是露天集中堆放或簡易填埋。建設部2006年的調查表明,由于這種露天集中堆放或簡易填埋的垃圾處理方式,全國600多座城市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已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相當于75萬畝土地,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大。
目前對于城市生活垃圾有三種技術較可靠的處理方式,即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和堆肥。在國金證券(600109,股吧)2008年初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就對這三種處理方式進行了一番比較。
國金證券對于衛生填埋的評價是,投資低但有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并有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可能,占地大,選址困難。在北京、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目前所采用的是填埋場的場底輔設聚乙烯隔膜防滲,垃圾壓實后再覆膜掩蓋的處理方式,并有收集處理滲濾液、填埋氣、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整套措施。但實際上這些塑料膜材料仍存在未來填埋垃圾出現滲漏、污染地下水等隱患,并且這種填埋場的建造成本和運營費用也相當高,讓普通中小城市望塵莫及。
對于堆肥技術,國金證券的評價是投資適中,選址較易但需避開居民密集區,有輕微氣味影響,重金屬污染是最大隱患。業內專家評論認為,由于堆肥質量差、缺乏應用市場,運營商壓力很大。
相比較而言,國金證券認為焚燒發電占地小而選址容易,可靠近市區,垃圾減容減量十分明顯,僅有10%的殘渣需要處理,在防止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方面較前兩者有優勢,在大氣污染方面有控制技術,但投資較大。
業內人士表示,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可節約大量土地資源,這對于面臨垃圾圍城、填埋場選址困難的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區和大城市尤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焚燒可大大減少垃圾中的有害物質,煙氣經過處理達標排放,減少對地下水和填埋場周邊環境的大氣污染,焚燒產生的蒸汽則可用于發電、供熱,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
國金證券的報告認為,作為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發電最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原則,垃圾焚燒發電的資源回收利用效益相當可觀,按發熱值比較,我國目前城鄉年產2.5億噸垃圾相當于5000萬噸標準煤。若綜合考慮到經濟成本與環境成本,垃圾焚燒發電成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的首選具備其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