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綠色經濟“坐標系”
采訪中,一些專家認為,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世界主要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綠色新政”,而其核心多是圍繞能源戰略而制定的。在新一輪能源革命到來之時,以怎樣的理念實施怎樣的政策,如何應對能源和氣候變化的挑戰,將對綠色經濟的發展和未來國家競爭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美國今年接連推出以能源為核心的計劃令人矚目。專家分析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未來的經濟復蘇需要造就一個超過二三十萬億美元價值的大產業才能拉動美國經濟的再次崛起,它不但要涉及所有美國人的利益,也要關乎美國的發展方向,為此,大體量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就是最好的引擎。
目前已公布的美國能源政策只是奧巴馬能源戰略的表面文章和先遣改革,奧巴馬政府的戰略目標應該是要在未來8~15年內將美國用于進口石油等的資本建造美國的太陽能電站、風力電站和地熱電站等可再生能源產業,再造美國富有競爭力的能源產業,增加新的就業機會。
對此,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一位專家告訴本刊記者,“從18世紀后期以來的歷次經濟長波中,中國都是旁觀者、跟隨者,現在處于再生能源變革的時候,在這方面我國有一定的基礎,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如果有機會和美國并駕齊驅,中國應做好準備。”
不過,令他擔憂的是,“但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轉型并未將能源產業作為主力產業,也沒有明確表示將能源產業的變革作為一場新技術革命來經略。金融危機為中國創造的最大的歷史機會就是以創新性的技術徹底改造中國的能源體系,而如果不能緊緊抓住,就有可能失去一次主導全球新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
“我國加快綠色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整體能源規劃作為‘坐標系’可能是一個最佳選擇。”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馬學祿等專家告訴本刊記者,這樣可以一舉四得:一是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能夠拉動投資擴大內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二是應對氣候變化,通過能源“杠桿”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提升中國國際競爭力;四是調優能源結構,確保我國未來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