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不經意間,一座座沼氣池正在改變著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目前,我省已有31萬戶農民建成了沼氣池,占適宜發展農戶的8.5%,示范建成了兩處大中型沼氣工程,使140多萬農村人口受惠。年可節約煤炭26.4萬噸,折標煤18.6萬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7萬噸。
截至2007年年底,我省共有78個縣實施了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總任務量居全國前列、西北第一位,建設質量也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續4年100%完成項目建設的省份。
迅猛發展的沼氣池建設,得益于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將此作為新農村建設和切實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繼去年增加12萬戶沼氣用戶后,今年“新增15萬戶沼氣用戶”這一民生工程目前進展順利。省上按每戶1200元的標準大力扶持,并將項目建設資金撥付到省農牧廳設立的農村沼氣國債資金專戶,由省級農村能源部門統一管理,建立了一套監管到位、管理規范的農村沼氣國債項目資金管理機制,確保項目建設資金全部補助到農戶,有效推進了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我省累計投資中央國債補助資金6.5億元。
三分建,七分管。沼氣池管不好,就會變成“國家花了錢,農民費了事,好事沒辦好”。為此,我省因地制宜,把政府扶持的公益性服務與農民的自我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探索沼氣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天水為代表的農村沼氣協會、以永靖縣為代表的農村沼氣物業站、以定西為主的鄉鎮農村能源專干等后續服務管理機制,使一座座沼氣池,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點燈不用電,做飯不燒柴”。小小沼氣池,不但有效緩解了農村燃料短缺的矛盾,而且對解決農民生活用能、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成了農民文明致富的“聚寶盆”。據省農村能源辦公室調查測算,10立方米的沼氣池年節約薪柴2噸,全省31萬戶沼氣用戶年相當于保護林地70多萬畝以上;沼液沼渣還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不但減少了農藥化肥支出費用,還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狀況,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口沼氣池可使5畝左右耕地土壤得到改善;綠色的沼氣還帶來了“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農業體系,以每戶生產生活可節約能源、化肥、農藥等開支1000元,提高養殖、種植效益約500元計算,全省用上沼氣的農戶每年可節支增收4.65億元。
隨著沼氣池的推廣,農村的衛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藍色的沼氣火苗點亮了鄉村綠色希望。在“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圈)的基礎上,我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將沼氣建設與改路、改水、改院、集雨工程等項目結合。同時,還在20個農村沼氣項目村開展了鄉村清潔工程試點示范,促進了田園、家園和水源清潔,有效地治理了農村的臟、亂、差,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