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你想一想他上萬一個平方的房屋,皇陵什么靈氣?”
郭平告訴我們,有家新的地產開發商,正是沖著皇陵風水好的說法來的。
局長:“當發現這塊風水寶地的時候呢,他就是通過航拍看到了劉備墓。”
對于依托皇陵開發房地產,蓮花壩村村支部書記劉繼和說,他也抱著很大的期待。
“就是應該他利用它的這種靈氣,什么靈氣,劉備的威望,名聲。”
按照劉繼和的設想,可以先吸引開發商來,隨后再借助于開發商的力量進一步開發旅游,發展第三產業。
記者:“那這幾個房地產商他們對開發皇陵目前有興趣嗎?談過嗎?”
劉繼和:“現在還沒有,因為,目前我們這種科學依據和社會輿論還沒到這步,因為真正社會輿論和科學技術認定它是劉備墓過后,他們會把他們的錢拿出來的,他們有經濟價值,凡是你知道,做生意的人他希望回收的。”
作為知名度最高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劉備墓一旦能夠被確定,到底能不能給彭山縣帶來一個旅游金礦呢?采訪中我們發現,近段時間,劉備墓的話題雖然炒得很熱,但是這座傳說中的劉備墓卻很冷清,采訪的幾天時間里,除了幾家媒體記者,并沒有遇到多少人來參觀。
記者:“沒有人來旅游嗎?”
“沒人。”
“沒有,沒啥變化。也沒見人來,就是清明節,有村民去上墳。”
這位日本老人,是我們遇到的唯一的參觀者。
日本人:“沒有路標,一般的話找不到這地方。”
“他開始問我有沒有什么標志,走過來就能看到,結果什么都沒有?”
記者:“有些遺憾是吧?”
日本人:“對對。劉備這么有名的人的墓嘛,是不是。”
2月24日,距離征集令發出已經有近一周的時間,彭山縣文管所仍然沒有征集到任何有用的考證材料。
記者:“到目前為止,你能夠對這個墓的主人,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嗎?”
所長:“這個判斷不出來。”
記者:“完全判斷不出來。”
所長:“完全判斷不出來。”
記者:“目前找到的這些證據,不足以能證明一些東西嗎?”
所長:“只能說它是一個皇墳,一個大型的墓葬,這樣它是。”
我們看到,村民們多日來尋寶未得,不少人已經失去了最初的熱情,幾位為了尋找寶貝從外地趕回來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計劃春節后繼續回去打工。
記者:“沒聽說有誰找到證據,找到古物的?”
農民:“沒有,沒有誰。”
記者:“都沒找著?”
農民:“都沒找到。那是現在是很不現實的。”
村民:“那個太遙遠了,我們還是拿不出具體的證據出來,還是有點太遙遠了。”
書記:“是就是,實事求是,不是就不是,你炒作是沒用的,你是肥皂泡嘛。”
專家:“以一種很粗暴的方式,來吃老祖宗的飯。為什么叫粗暴呢?根本沒有說對這種東西的認同,或者說對歷史、對文化的一種敬畏,而僅僅一看到這個東西以后,就好象看到肥肉一樣,大家一塊撲上去,那么拼命地吃,拼命地咬,拼命地奪。”
搶名人早有先例,襄樊和南陽爭奪的是諸葛亮,兩個城市各自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歷史證據,打了多年的口水仗。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陸也因為爭奪大詩人李白,雙雙扭打到了國家工商總局。從炎帝到老子、孫子,從司馬遷、董仲舒到王安石、袁崇煥故里,甚至是故事傳說里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都不乏爭奪者。馬光遠認為,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發展經濟,初衷本身沒有錯,但是不少地方的發展思路已經出現了偏差。
專家:“沒有去扎實的、很認真的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一個長遠的規劃,做一些有利的事,那么僅僅是抓住一個熱點,抓住一個題材去進行炒作。”
在多位歷史名人的歸屬尚待科學論證時,不少地方政府紛紛為“歷史大餐”的商業價值進行估量,甚至大興土木搞開發。在馬光遠看來,這樣的投入,未必就能變成真金白銀的旅游收入。專家:“我認為沒有多少經濟效益。因為這個熱畢竟你是炒作一時,就跟上市公司的題材一樣,題材股一樣,你炒作這個題材完了以后,股價暴跌,沒有說什么多大的持續性。”
半小時觀察:別讓文化成為經濟的墊腳石
很多地方至今奉行著一條金科玉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如果照著字面上去理解,這種說法會帶來什么結果,其結果就是經濟成了舞臺中心神采飛揚的主角,文化成了舞臺下看不見的墊腳石。用歷史文化產品來帶動一方經濟,這在世界各國都是通行的做法,誰也不會放著這塊金字招牌不用。像日本甚至有地方政府找到電視臺,請人拍攝當地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達到宣傳地方文化,拉動旅游經濟的目的。幾年前熱播的電視劇《大長今》也把很多中國電視觀眾吸引到了韓國旅游。但他們在這些策劃中并沒有把歷史文化當作墊腳石,相反只有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古人,才能讓這些文化產品真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是我們的幸運,能否用好這筆財富不但需要我們的智慧,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