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央視中秋晚會依然是各家各戶必不可少的“團圓飯”。今晚,央視中秋晚會將在江西宜春上演,古典中國風是整場晚會的主打。那英、李玟、費玉清、蕭敬騰、馬天宇也到場獻唱,曾寶儀、魯健等擔任晚會主持。今晚8點,央視秋晚將通過央視1套、4套、9套直播,時長2小時。昨日,記者聯系到央視中秋晚會編導組,提前曝光了本屆秋晚的主要看點。
看點一 人造月亮有16米高
水景舞臺將成為晚會第一大看點。據秋晚總導演郭霽虹介紹,今年秋晚的舉辦地選在了江西宜春市的袁山公園,舞臺建在公園的湖面上,搭建成了嫦娥所住的廣寒宮。整個舞臺是由三個大的圓形的舞臺組成,三個圓形代表三個月亮,寓意團圓。對于這樣的設計,郭霽虹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解釋,“我們看中國的漢字‘朋’是由兩個‘月亮’組成的,加上天上的那個月亮,那就是‘三個月亮’了,全球華人都是在一個大家庭,都是親朋好友,當然是寓意團圓。”
而晚會舞美設計也將與晚會風格相統一,以傳統的中國古典美學意境為主,舞臺布置再次施展“借景”、“移景”大法。屆時,天上明月與亭臺樓閣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祥云飄浮、水霧縈繞,虛實相生中營造出一個立體多維的瑤池仙境。其中,水景舞臺延續中秋晚會的親水性特質,將思念化成流水在每個華人心中匯聚,同時也將營造天上水中共享一輪明月的月光盛宴。
此外,舞臺上亭臺樓閣水榭,仙鶴、睡蓮、秋亭、蘆葦,還有一棵將近10米高的月桂樹,都將以景觀式展現出來,成為舞臺的一部分,以此凸顯今年秋晚“古典中國風”的主題。最引人關注的是,去年秋晚中就用到的人造月亮,今年將進行升級。人造月亮高達16米,它跟整個舞臺是連成一體的,會配合舞臺的變化,出現各種夢幻的效果。此外,水中也將有裝飾得非常漂亮的花船穿行。
在細節的設計方面,舞臺區域范圍內,將大量使用極具中國風的標志性符號:古典的亭臺樓閣、水中的蓮葉田田等。結合大型月亮造型的LED、水銀反射燈等現代多媒體最先進視聽手段的綜合運用,晚會將打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中秋月夜。
看點二 周杰倫“御用詞人”寫主題歌
晚會將由“素月分輝,明河共影”、“情月相通,山水為證”、“心月相依,九州形勝”這三個極富意蘊的華章聯袂構成。通過融合歌曲、舞蹈、模特走秀、民樂、戲曲、雜技表演、配樂朗誦等多種節目形態,來展現歡度中秋、思念親情、民族團結和盛世和諧的主題。而作為今年的特色,“古典中國風”則將通過具體節目彰顯出來。
晚會將繼續與周杰倫“御用詞人”詞人方文山的合作,邀請他為晚會的主題音樂填詞,譜寫東方古典文化與現代流行文化相融合的新傳奇。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是一個極具詩意氣質和文化精粹的地方,贛派文學與藝術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江西詞派、江西詩派、江西畫派、瓷器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在此都有傳承和發展。既是對當地文化底蘊的闡釋,又是對晚會風格的呼應——晚會中將編創一組由中國古典詩詞譜曲,或為中國著名古曲填詞的古詩詞特別節目,將詩情畫意用視聽的語言具象表達。眾所周知,江西的瓷文化冠蓋全國,晚會中也對江西瓷文化的底蘊做了深度的挖掘,將瓷的元素與不同的節目內容相結合,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瓷器的古老又獨特的韻味,其中便有以瓷為靈感來源的服裝走秀節目,將古雅的青花瓷、紅瓷、法蘭瓷的美學趣味與現代時裝相結合,值得玩味。
看點三 那英將唱新曲《愛之歌》
據悉,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將打破以往4人主持的慣例,由央視主持人魯健、季小軍、夢桐、林棟甫和曾寶儀、侯佩岑6人共同主持。而今年秋晚的明星陣容依然囊括了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三地的人氣歌手。費玉清、張韶涵、李玟、古巨基、光良都將在秋晚上登臺亮相。內地歌后那英也將在晚會演唱自己的新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視的大型晚會上很少有機會露臉的選秀歌手,也將在秋晚上有表現的機會,蒲巴甲、馬天宇都將登臺獻藝。
郭導透露,今年的秋晚的節目類型包含了獨唱、對唱、聯唱、雜技、舞蹈、詩朗誦等多種表現形式,而在整臺晚會中,都會以“月”來串起不同的主題,比如其中一個叫“月朦朧、鳥朦朧”的主題,由祖海領銜演唱,當中的歌曲都表現月光,非常有特色。
今年秋晚增加了原創性,晚會的主題曲《秋冷了月光》,除了請到臺灣著名創作人方文山來填詞,還會邀請寧靜和古巨基一起合唱,兩人的組合堪稱新鮮。而那英也將獻唱一首原創新歌《愛之歌》。不過稍顯遺憾的是,語言類節目依然被“擋”在秋晚的門外。
此外,今年中秋晚會大打親情牌,為了突出這一主題將選擇一對明星情侶對唱。之前有傳聞說庾澄慶和伊能靜有望“破鏡重圓”同臺演唱,不過最終將由潘粵明和董潔獻唱歌曲《親密愛人》。最近張韶涵的家丑越鬧越大,有傳聞說她將被央視“封殺”。但據節目單顯示,張韶涵將演唱電影《綠野仙蹤》的主題曲《彩虹深處》。秋晚導演組還專門為張韶涵量身打造了一艘大船,屆時,張韶涵將乘船從“天上”飄落“人間”。同時,光良將演唱《美好時光》,陳坤演唱《又見炊煙》,費玉清演唱《但愿人長久》……
民俗專家表示,中秋節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主要的節日之一。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中秋節是在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中秋節的命名來源于中國的農歷,農歷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于是中秋又有“月節”“月夕”“八月半”“八月會”“追月節”等與月有關的名稱。在這一天又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王來華表示,“中秋節”這個詞在古代很早就出現了,但是那時候中秋節還沒有成為正式的節日。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其中最有影響的大概要數“嫦娥奔月”了,這個傳說可謂婦孺皆知,但傳說畢竟是傳說。此外,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中秋節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禮記·祭法》中記載:“夜明,祭月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頤和園也是清朝慈禧太后率領大臣、宮女祭拜月神的場所。
從古至今,中秋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習俗,比如吃月餅、祭月賞月、猜月謎、燃燈、舞火龍、玩兔兒爺、對對子、堆寶塔等。南京人除中秋愛吃月餅外,還多吃金陵名菜桂花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