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路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
2.北京路的千年古道。
2
古城墻悄悄
對我們說……
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墻發掘
修正過去史學界觀點
研究廣州城市發展的考古專家常常感言,廣州恐怕是世界上最難發掘的古城之一。一方面是因為層疊的城市中心讓考古發掘無從下手,難以辨識歷代真實面目,另一方面是因為經過歷代的戰亂和城市改造,存留下來的古城墻極少,大多殘跡被壓在后來新建的建筑或者路面之下,如果沒有特別機緣,是很難再有機會讓后人一睹真面目了。
但這樣的機會也不是沒有。距今最近的一次就是在今年,在文德北路東側發掘一段宋城墻,易西兵告訴記者,這應當是南城墻。但要說廣州古城墻發掘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屬豪賢路到越秀路的一段宋代東城東墻。
這段城墻是2002年進行東濠涌改造時發現的。由于整段墻都埋在路面之下,所以保存相當完好。廣州市政府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將原設計淺層埋藏的管道深入地下,從城墻墻基之下穿過,確保城墻殘體安全。這不但增加了投資,也大大延長了建設時間,但為廣州留下一處難得的文化遺產。雖然目前這段城墻已經被回填保護,但當年的發掘主持者丁巍仍認為,這一舉措相當出彩。
丁巍表示,通過此次大規模發掘,東城東墻由豪賢路到越秀路一段的走向和寬度被搞清,很大程度上也驗證了史料的記載。
修正過去史學界觀點
從此次發掘的宋城遺址看,東城可以說是廣州“宋代三城”(即子城[又稱中城]、東城、西城)中質量最好,最堅固的。城墻的磚很厚實,地基很牢固。東城東墻遺址兩側包磚的厚度各有3米,保存完好的有2米多高,城墻高度起碼有10米。城墻的建設是邊夯土邊包磚,并且專門從外地運來黏性較好的山岡土,施工扎實。有史料記載,元軍進攻南宋廣州守軍時,因為城池堅固,反復多次未攻破。
這次考古發掘也修正了過去考古界和史學界的一些觀點,就東城的框架而言,過去以為是一個長方形。但越秀北這段城墻卻是繼續向北延伸到東風路,這說明東城與子城并不是水平直線銜接,而可能突出了一部分。而且此次考古發現也證實東城東界不是史料中記載的芳草街,即今天的農講所一帶,而是在今天的大東門。
考古發掘和史料的不一致之處,丁巍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南宋滅亡時,在廣州進行了最后的抵抗,許多與城墻有關的史料可能在戰爭中被毀;二是由于朝代更替,街道名稱可能繼續沿用,但實際并不是同一地方,造成對城墻位置記載的不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