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秦陵的考古隊認為,秦陵很可能整體就是一個政權機構!“秦始皇把他創造的整個國家機構體制放到地下,這樣比帶金銀更長久。他太想看到秦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刊記者/唐磊(發自西安)
聞名中外的兵馬俑,其實只是秦陵186座陪葬坑的一小部分。最近正在進行的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已難以引起許多秦陵考古人員的持續關注。大家都在等待發掘秦陵600多處遺跡的機會。
而這些遺跡哪些該挖,哪些不該挖,什么時候挖,都考驗著他們。
數年前已知有“地下宮殿”
秦陵(文中的秦陵指包括皇陵本身、夯土墻外城墻圍起來陵園及整片陵區)和兵馬俑同時于1974年開始勘察,1985年之后幾乎全面停止。直到1998年,秦陵的大規模勘察才重新開始。
1998年,段清波出任秦陵考古隊隊長,他帶著十幾個人,勘察秦始皇陵陵園外城墻以內213萬平方米范圍。最忙的時候,考古隊有近百人。
“我想用10年時間,摸清楚陵園地下的情況。陵墓本身地宮因為難度太大就放棄了。”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段清波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那時,段清波希望,他和考古隊通過手中的洛陽鏟探清秦陵地下有什么。但勘察工作一直很艱難。考古隊經費缺乏,因為相關領導對不能很快挖出“寶貝”的秦陵勘探并不感興趣。“當時主導的思路是,每年要找一些‘重大發現’給領導看。”
不僅如此,由于用洛陽鏟打洞,常常會破壞當地農民的莊稼地,段清波還得要出面和當地村民協商賠償數額。常常是剛協商完,考古隊一開工,又會出現其他自稱也是這塊地主人的村民,要求重新協商賠償。
1999年國家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陜西省領導提出在西安建立周秦漢唐文化基地,進一步拉動地方旅游業。秦陵被列為重點,開始準備大規模勘察,為發掘做準備。但考古隊的勘察工作進展緩慢。
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到陜西省視察,指著秦陵區地圖上的許多未標識處問,“這下面是什么”。段清波等人只能回答“不知道”。同時表示,因為缺乏經費,還沒有來得及勘察。
李嵐清現場指示隨同的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對秦陵考古提供幫助。多方討論后,科技部決定用遙感、物探的方法幫助考古隊探測秦陵,并將此計劃劃入863項目中。
2002年,由科技部協助的第一期探測開始。第一期主要是驗證,看遙感、物探的方法對秦陵區哪些地貌、哪些物質有效。2003年第一期實驗結題。
秦陵區內最顯眼的,是夯土堆起的皇陵:最引人浮想的,是陵墓地宮。水銀組成的江河、屋頂是二十八星宿,都是很多人從小就聽過的描述。長明燈、暗器密布、金銀遍地,是許多人信以為真的猜想。
經過科技部專家物探發現,秦陵封土內,地面以上有兩座9層臺階,每座高30米——和10層樓相當。臺階離封土最近處為1米。“專家第一次跟我說,封土里面有集合體,有建筑。我說不可能。”段清波說。
按照陵墓的常識,段清波開始不相信這個探測結果。為了證明科技部專家探錯了,他還給專家們講中國陵墓的發展史。但之后專家又物探了三次,結果都一樣。段清波這才意識到這個“驚人發現”的可能性。他帶著隊員爬上夯土堆,用洛陽鏟一鏟下去,就觸到臺階了。
現已探明從地面進入地宮的門,是由地宮內向外用石條頂住的。地宮面積80米×50米,未被塌方掩埋的空間高度為15米。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前館長袁仲一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已探明的,還包括秦陵有陪葬坑186座,墓葬500多座,各種宮殿建筑附屬建筑數千萬平方米。兵馬俑坑只是距秦陵1.5公里的3座陪葬坑。“只要動土,地下就有東西。目前探明的這些應該還不是全部。”
除此之外,人們對秦皇陵地宮內部一無所知,都只停留在猜測階段。
原計劃第二期開始探測秦陵地宮,由于科技部突然參加美國航天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動用了863項目的資金,加上日后的人事變動,協助探測秦陵一事流產。
之后,秦陵探測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