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摞被開采好的石板,在洞穴廢棄前沒有來得及搬走。
完整的石階從洞穴口一直通往洞內
價值:堪比意大利古城遺址?
“采石場至少從宋代起就源源不斷向佛山、順德等地提供石材,證明佛山不僅是陶瓷之都,自北宋時期起很可能也是建材之都。”
發現西樵山石燕巖水下古代采石場后,董國亮邀請省考古所專家到現場鑒定,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魏峻帶隊前往,初步認可了石燕巖水下生產遺址的價值。
為了進一步鑒定,考古專家張松親自潛入了深深的水下洞穴,一個小時的水下探險后,他浮上水面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太牛了!”張松認為,這至少是目前國內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產遺跡。從規模上講,西樵山石燕巖水下采石場有數十萬平方米的古代遺址現場,遠遠超過意大利中世紀時期被當作“采石場”的加城遺址。
魏峻認為,這個遺址的最大價值在于,整體結構保存非常完整,由于被水浸泡的緣故,凝固了一個活生生的古代采石場生產現場。
石燕巖水下古代采石場到底始于何時?張松翻出了《中國文物地圖集·廣東省分集》查閱,原來西樵山石燕巖已經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書上有這樣的記載:石燕巖采石遺址,宋—清,明后發展洞穴開采,以斜井掘進后采石,現洞口人工采石痕跡明顯。張松說:“考古專家們根據石燕巖裸露在地面上的一小部分,將其定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卻從未有人發現這個洞穴的水中竟然完整地封存了數十萬平方米的古代采石場遺址。”
張松認為,這一采石遺址一旦進行全面考古發掘,完全具備申報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資格。
“古時候在佛山等地,大戶人家都用石板做宅門,石門是財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佛山等地古代民居庭院、祠堂、廟宇里主要使用一種‘鴨屎石’的建材,很可能就產自這里。”張松認為,西樵山的石燕巖水下采石場至少從宋代起就源源不斷地向佛山、順德等地提供石材,曾經為當地經濟起到巨大作用。“這個遺址的發現很可能證明,佛山不僅是陶瓷之都,自北宋時期起,它很可能也是一個建材之都。”
謎團:古采石場緣何被廢棄?
“這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過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內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滿了洞穴覆蓋了這個巨大的古代采石場。”
西樵山的采石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早期,魏峻告訴記者,考古工作者曾在西樵山上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采石基地。
“西樵山其實是新石器時期南方一個大規模的采石場和石器制造基地。1958年發現的西樵山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西樵山東南坡和中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三大石器制造場遺址之一。經中山大學、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多次發掘,出土遺物非常豐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錘、琢錘,石器生產工具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鏟等。”考古專家告訴記者。
這次發現的石燕巖水下古代采石遺址,至少在宋代就已開始使用,為何這么大的采石場最終被廢棄?張松分析說,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過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內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滿了洞穴覆蓋了這個巨大的古代采石場。“這也是石燕巖水下采石遺址的價值所在,因為大部分在陸地的采石場都被后人生活、生產痕跡破壞了,但在西樵山石燕巖的水底,古人生產和生活的未解之謎被封存了下來。”
目前,水下古代采石遺址的洞底被一層厚厚的淤泥覆蓋,考古專家推斷,淤泥之下很可能隱藏著更大的秘密,如埋藏著古代工匠遺留的采石工具、甚至古人攜帶到洞中使用的一些生活器皿等都可能在隨后的發掘中呈現在世人眼前。
張松說,由于該水下遺址結構復雜,深入調查工作尚需更多資金與設備,更多的秘密有待考古人員深入發掘后才能揭開。
◎相關
洞穴考古危險多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呂遵諤2006年曾在廣西的洞穴里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古生物和石器考察。他呼吁人們慎重對待各種洞穴的開發,“很多古人類活動遺跡及人類化石有了山洞的保護,免遭風化或損毀,一定要注意保護”。
洞穴考古有著陸地考古所沒有的驚險和刺激,特別是洞穴水下考古對考古人員身體、經驗等各方面要求非常高,難度甚至大于海底考古。由于洞穴的水底能見度非常低,一些洞穴甚至完全被水淹滿,考古人員一旦在水下發生不測或遇到供氧不足等危險時,靠自身浮力上浮后,很可能無法抵達水面而窒息身亡。因此,洞穴考古一般要求潛水員至少有10年潛水經驗。
董國亮告訴記者,在洞穴水底,潛水員最怕的并非可能出現的巨蟒或“怪獸”,而是最容易因迷路而亡。潛入西樵山石燕巖水下遺址后,由于有數十萬平方米之大,董國亮和他的隊友先在主洞穴四周拉起一圈白線,“潛水員要始終位于白線的上方,盯住這條白線,否則一旦偏離就可能迷路。”
洞穴內由于沒有陽光照射,水溫極低,比海底溫度更低。如果不經過培訓,潛水員長時間在水下工作極容易休克。另外,一些特別深的洞穴很可能由于照明設備的不足而無法潛入。“西樵山石燕巖水下遺址的40米深處漆黑一片,會發生獨特的吸光現象,我使用的21hid的先進水下照明設備幾乎很難發揮照明效果,光幾乎全部被黑黢黢的水底吸收了。”董國亮告訴記者,西樵山石燕巖水下可能還藏著更深的洞穴,但以目前的條件,潛水人員和考古人員都還無法潛入。
可建水下博物館
法國巴黎的特拉卡代羅宮最初就是為1878年的世博會修建的,當時巴黎世博會的舉辦者充分利用博覽會展館———特拉卡羅宮的地下室及地下舊采石場遺址,建成一個地下水族館,并借助于水泥和顏料,將地下舊采石場裝飾成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巖洞向游人開放,形成特色引起轟動。
相關專家認為,西樵山石燕巖水下古代采石遺址從考古價值上比特拉卡代羅宮更大,完全可以規劃成可供參觀的水下博物館。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李培
圖片為西樵山石燕巖水下采石遺址視頻截圖,由董國亮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