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的“鏤空人面深腹盆”十分罕見
5000年前已住窯洞
考古專家在遺址南部發現了一組窯洞式建筑群遺址,共有17座,這組窯洞式民居成排分布在楊官寨村附近涇河邊上一處斷崖邊,單座窯洞民居約10平方米,房屋平面呈前后兩室的“呂”字形結構,前室是普通房屋,后室則是窯洞。考古專家推斷,這里應屬新石器時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遺存,距今5000余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洞式民居建筑群,這證明了5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居住窯洞了。
王煒林介紹,在房屋旁邊還發現了陶窯和儲藏陶器的洞穴,一般都是一間房址旁邊有一個陶窯,這表明當時社會分工已較明顯,部分家庭專門從事陶器制造。而以前發現的陶窯一般都是公用的。家庭專門儲藏陶器的窯穴說明了財產私有的觀念出現并強化,這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工有很大價值。
鏈接
1.楊官寨遺址當選去年六大考古發現
大型“環壕聚落”發現,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1月1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揭曉“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楊官寨遺址因其重要性而當選。
據了解,這六大考古新發現是從2008年的上百項考古發現中遴選出來的,對于評選標準,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年度考古新發現的評選標準不在于出土的遺跡遺物是否好看,也不在于是否有大場面大面積,而是要看其學術價值及所蘊涵的歷史和文化信息是否重要。
2.廟底溝文化與半坡四期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由于遺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稱彩陶文化,屬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榮時期的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專家將其分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以半坡文化為主,中期以廟底溝文化為主,晚期以半坡四期文化為主。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 周艷濤采寫(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