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制圖:張葉 蔡震
鐵函、錦緞、寶塔“一個都不能壞”的苛刻要求讓專家束手三個月,最終塔底一塊厚木墊板幫了大忙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宋長干寺神秘鐵函放置在朝天宮地庫已經三個多月了。8月6日,大報恩寺遺址北宋長干寺地宮內神秘鐵函成功開啟,1.3米高的鐵函已揭開了兩層蓋板,露出了里面金光閃耀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令人振奮。正當人們期盼著,等待著希望能馬上看到鎏金“塔王”的真容,以及塔身中究竟有沒有碑文上記載的圣感舍利、佛頂真骨、佛爪、佛發、諸圣舍利這些圣物時,8月10日傳來一個消息,阿育王塔被鐵函“鎖”住了,無法取出,“開寶”工作只得暫停。三個多月,記者不斷接到讀者電話詢問鐵函的近況。昨天,記者終于從南京市博物館得到了令人興奮的消息:該館考古專家經過三個月的努力,終于用“蒸鍋提碗”法解決了塔王出函的難題!阿育王塔出“函”指日可待,就在本月,這個國寶就可以重見天日了!
這三個月又有何新發現?
四邊夾縫里吸出好多“寶貝”
有千年前的“墨書”和精美寶石
記者了解到,如今,包裹“塔王”的錦緞已經基本打開,專家用蒸餾水添加化學藥品對錦緞進行了去污和消毒,對撒在錦緞上的金粉進行了加固。考古人員從夾縫里取出一些小塊的絲織物。令考古專家驚奇的是,在絲織物上發現了“墨書”文字,保存十分完好。經歷近千年的文字仍然清晰可辨,專家對文字進行研究后發現,文字上大多書寫的是捐獻者的名字。考古人員把絲織物儲存在一個溫度、濕度恒定,沒有紫外線的環境下保護起來。目前,塔王已完全露出上半身的真容,從上往里探視,可以看見塔腰處鑲嵌了許多精美的各色寶石。在清理中,考古人員又從四邊的夾縫中吸出了許多寶物,有各類寶石、玻璃器皿、銅錢等文物,“有的珠子可能是塔身上掉下的,也有是捐獻者放進去的。”一位前天進地庫看過鐵函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為什么一定要取出來?
“塔王”再不出函恐要被“氧化”
現在已經沒有開啟時那么“簇新”了
在此之間,國家文物局多次組織專家學者來南京,對鐵函進行考古論證。專家看見,千年鐵函內壁光滑,四面無縫,著實令人驚嘆,認為必須完好保存,對研究古代的鑄造技術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考古人員向專家們提出,要想保證阿育王塔完好無損地出“函”,就必須要將鐵函小心地切割開,如果要保全鐵函不被破壞,就有可能傷到塔王,無論如何做不到兩全其美。取還是不取,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見,有專家主張立即取出,這樣對塔內的文物保護有利,而另一部分人認為,不能取,就讓阿育王塔繼續留在鐵函里,甚至有人說再放回地宮。
三個多月來,為了防止鎏金阿育王塔和錦緞被氧化,鐵函蓋子開啟后至今,始終用特制的玻璃罩蓋著,同時考古人員輪流值班,不停地往鐵函內充惰性氣體氮,以隔斷錦緞和氧氣接觸。原先認為,阿育王塔在鐵函內相對比較安全,庫房是恒溫恒濕的,里面沒有紫外線,不受到任何干擾,還可以輸入惰性氣體,防止被氧化。“但實際上,錦緞和鎏金寶塔再不取出,放置在更合適的地方進行處理,有可能慢慢的會被氧化,三個月來,已經不如剛開啟時那樣簇新了。”為此,南京的考古專家們十分著急,擔心阿育王塔在地面上與埋于地下近千年,是完全不同的環境,盡管采取措施,也無法完全保證不會出現變異,再不從鐵函中取出,就有可能進一步“氧化”,并不像北京的有些專家認為的,放在“函”里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