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量居帝王陵之冠獲授“基尼斯之最”,鳳陽明皇陵石刻醞釀申遺
“始為僧、繼為王、終為帝”六百多年前,安徽鳳陽縣的一個放牛娃演繹了一段千古傳奇。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農民開國皇帝后,朱元璋沒有忘記他的家鄉,他以皇帝和孝子的雙重身份,在鳳陽縣營建祭拜父母的皇陵神道。
六百多年后,這處壯觀的歷史文化遺跡,再次為他的家鄉帶來榮耀:鳳陽明皇陵帝陵神道上的31對石刻,因數量位居帝王陵之冠,獲得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這些歷經幾世滄桑的精美石刻,到底蘊含著怎樣的魅力和玄機,記者趕赴鳳陽,探訪明皇陵。
神道石刻
生動形態無一雷同
11月14日,當記者剛剛置身該園陵時,就被眼前分立神道兩邊、高大威嚴的31對石刻所震撼。
鳳陽明皇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康海亮說,明皇陵神道長257米,石刻31對,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為:獬豸、石獅、華表、馬官、石馬、控馬人,以及石虎、石羊和文臣、武將等。除了石獅8對,石虎、石羊各4對外,其余都兩兩相對。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石刻不僅刻工精美,而且每個石刻的神態都不相同,即使是兩兩相對的石刻上,也都存在細微差別。因此,以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看了這些雕塑后慨嘆說:“這些石刻堪稱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中獨一無二的精品。”
4對跪羊彰顯孝道
另外,在這現存的31對石刻中,皇陵中難得一見的跪羊和鎮墓虎也出現其間。康海亮說,人們經常以“羔羊跪乳”喻孝意。朱元璋也是為了拜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而特地在陵墓前立下4對跪羊。但自從這座明代第一座皇陵修建之后,表達孝意的跪羊就給了王公大臣。明代其他皇陵中再也沒有了跪羊的蹤跡。
紋圖華表開創先河
在這眾多石刻中,一對圖案精美、高大挺拔的華表更加引人注目。據康海亮介紹,明清以前的華表都是素表,沒有圖案。但這塊華表卻開創了先河。該華表分八面,每個面上雕刻有22朵花卉圖案,這些圖案雖大致相同,卻又有差別。這些花有人認為是象征富貴吉祥的大理花系列,但具體是什么花,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目標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鳳陽明皇陵文物管理處有關領導告訴記者,鳳陽明皇陵神道石刻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是該景區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的又一件大事。這對提升明皇陵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康海亮副主任表示,未來的明皇陵將依據《明皇陵規劃》、按照國家4A級旅游名勝區標準逐步進行改造,不斷提升明皇陵景區的硬件服務設施和軟件服務水平。與此同時,組織專人積極開展與明皇陵、明文化相關的歷史資料收集、整理以及皇陵內文物的發掘、保護,“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馬順龍、記者王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