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魯甸鄉收集而來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東巴經書(4月11日攝)。 納西族是聚居于云南省麗江市等地的少數民族。納西象形文字為一種圖畫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稱。新華社記者 周重要 攝
新華網昆明10月28日電 被公認為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的納西東巴文,在商業化沖擊和缺乏后繼之人的雙重壓力之下,正逐漸陷入失真的困境。
在中國多民族的文化中,主要居住在云南麗江的納西族擁有一種古老而傳奇的文化——東巴文化。東巴文化所包含的自然崇拜思想,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納西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源頭。
東巴文大約有1300個基本字符,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書寫的東巴古籍,內容涉及宗教儀式、天文、地理、民俗、醫學、軍事等方面,可稱之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納西族地區至今保留著約1.4萬卷東巴經,它記錄了古代納西族人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初期這一漫長歷史過程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納西族學者楊福泉介紹說,納西象形文字是一種“語段”文字,一個復雜的句子常常只用幾個單字表示而不是逐字寫出,寫出的字也只能起到幫助記憶的作用。
2003年,東巴古籍作為東巴文化的載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在中國迄今為止已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五項遺產中,東巴古籍是唯一一項少數民族擁有的世界記憶遺產。
麗江市博物院研究人員木琛介紹說:“東巴文有非常鮮明的特點,是必須代代相傳才能保存下去的古文字,但目前真正意義上的東巴僅存一二十人。”許多學者擔憂,為數不多的老東巴百年之后,納西象形文字和東巴文化將成為歷史。
過分商業化對東巴文化的沖擊也讓有學者憂慮。近年來,麗江古城大街小巷充斥著形形色色地打著東巴文化招牌的旅游商品,許多商品上標識著的所謂東巴文,不乏張冠李戴或根本就是杜撰的圖形符號,嚴重影響了東巴文的原真性。
為搶救東巴文化,在政府幫助和鼓勵下,麗江不少有興趣的年輕人走入東巴文化傳習班,向東巴或學者學習納西象形文字。
據了解,2002年,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與云南民族大學聯合開辦了民族文化學院納西語言文學和東巴文化專業。當地政府還在部分小學開設了東巴文化課,并專門編寫出版了東巴文化教材。本世紀初,云南省立法要求對東巴文化采取“有效利用東巴文化學校和傳習館,培養東巴文化傳承人并收徒授藝”等保護措施。
世界遺產的本土文化能否得到傳承和創新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產地年輕人是否具有保護與傳承本土文化的意識。
“我們呼喚政府能夠建立一種有效的鄉土人才培養機制,為東巴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依靠我們國家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一批知識淵博的東巴文化傳人?!睏罡Hf。(記者劉敏 楊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