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科齊顯然沒有預估到“會見達賴”后果的嚴重性。
要消融中法的堅冰,非一日之功,恐怕還要從政治到經濟手段、從政府到民間交流多管齊下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吳林、張艾弓發自北京、巴黎如果法國總統薩科齊將會見達賴比作一場豪賭,如果他能準確預估到中法關系當下的局面,這個法國人會不會依然押上同樣的賭注?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去年12月6日下午的半小時,已讓如今的中法關系陷入僵局,甚至可以說,中法關系已經跌入1994年以來的最低點。如今,冰凍期即將超過90天,中國總理溫家寶“環法”訪歐,中國采購團繞開法國赴歐采購,都讓人覺得中法堅冰并無消融的跡象,反而有繼續蔓延的趨勢。
交惡的冰棱持續蔓延
“薩科齊顯然并未看到其行為的嚴重性,也錯估了中國政府的反應。”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馮仲平對《國際先驅導報》表示。的確,薩科齊不會料到,中國外交部宣布延后原訂12月初在法國舉行的第11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而溫家寶在中國春節出訪歐洲四國及歐盟總部,更被法國媒體醋溜溜地稱為“環法之旅”。
不僅如此,中法關系的冰棱,似乎已經蔓延到經濟等其他領域。雖然“中國借空客制裁法國”的消息已經被中國外交部否認,但中國赴歐采購團繞開法國,依然讓高傲的法國人感到一絲惆悵。
2月24日,由商務部長陳德銘帶隊的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前往歐洲。讓法國媒體羨慕的是,這一大型采購團包括300位中國政府要員和商界精英,懷揣170億歐元。法國《費加羅報》撰文具體分析了采購團在德國、瑞士、西班牙、英國可能生成合作的領域及效應。同時,文中也流露出了對中國忽略法國、展開歐洲商旅的遺憾之意。
有專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國政府的經濟手段,其實是政治態度的表現。”何況,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時代,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政治上的交惡難免影響到經貿交往層面。中法交惡以來,旅游業遭遇寒冬,法國來中國的人比往常少,去法國的更是大幅跌落。當地許多華人中小旅行機構關門大吉,大的旅行機構也叫苦不迭。
法國民眾對華態度復雜
屋漏偏逢連夜雨。法國當地時間2月25日晚,受到中國民間抵制的圓明園鼠、兔首拍賣在巴黎成交,再次激起兩國民眾的情緒。
針對中國民間的激憤,法國《新觀察家》評論道,“中國社會仍對昔日中央帝國的榮耀念念不忘”。而在法國網站上,一些網民也端出一副“不怕中國制裁”的架勢,反華、厭華情緒激烈。
然而,媒體的熱鬧與互聯網上的謾罵,并不能代表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的態度。尤其是那些了解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歷史的民眾,他們對中國民眾因“圓明園獸首拍賣活動”而起的對抗聲浪,表示了一定的理解。而對于成日擔心金融風暴吹走自己錢袋的普通法國人來說,經濟民生一直是他們最關注的議題。與法國朋友們談起“中法兩國關系變冷”的話題,他們只是對中國唯獨“懲罰”法國感到不解。
一個朋友說,“薩科齊接見的人,其他西方大國的元首都已經接見過,為何偏偏跟法國過不去?”在巴黎國立博物館工作的朋友,則感到有點委屈。他說,盡管拍賣在巴黎舉行,但“佳士得是英國公司,法國不應該為此事全部埋單,實在不理解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法國”。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法國?這個問題恐怕還得由薩科齊來回答。
因為與法國人的不解一樣,中國民眾也不理解,為什么中國一再對達賴問題劃下紅線,而法國從政府到商人還要先后以“達賴問題”相要挾。甚至在本來就屬于中國的圓明園銅獸首拍賣之前,所謂“文物的持有人”皮埃爾·貝爾熱還開出“銅獸首歸還給中國”的條件:讓達賴重回西藏。
多管齊下融化堅冰
“中法在對達賴問題的認知上,確實存在深層次的分歧。”馮仲平認為,要真正破開中法關系的堅冰,最重要的是法國政府要在政治上下定決心,在達賴問題上有個正式的交代,“中國政府的要求并不過分”。事實上,法國政府方面也釋放出一些善意,比如前總理拉法蘭曾來華“滅火”,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也將在4月20日訪問中國。
不過,“目前這個情況,讓薩科齊親自道歉不太可能。”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社會文化室主任、中法問題研究專家馬勝利分析說。破解中法堅冰之道或許還需要更多地做兩國民眾的工作。
對于普通法國民眾來說,對中華文明的景仰是他們對中國懷有好感的源泉,但現代中國的快速崛起加上本國媒體先入為主的報道,讓普通人面對中國的發展變化無以言說,甚至有隱隱的恐懼。因此,融化中法之間的堅冰同樣需要政府、民間多管齊下,繼續深化兩國的經貿乃至文化交流,才有可能破解隱藏在諸個爭議話題之下的深層次互不理解、無法溝通的僵局。(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