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東,南京溧水人,莫斯科俄羅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畢業,現供職于一家俄羅斯公司,穿梭于中俄間,專職做中俄服務貿易,是一位科班出身的“現代買辦”。他說前幾年主要是北京人、東北人在做對俄貿易,這兩年南方人到俄羅斯“掘金”的多了起來,浙江人沖到了前面?,F在一些“蘇商”也開始“走出去”,到俄羅斯“淘金”,李東東結合他的“買辦”經歷對記者談起了圓俄羅斯淘金夢的ABC。
未飽和市場:種白菜也能賺大錢
他認為,俄羅斯資源豐富,但是輕工業不太發達,和中國的經濟有著非常強的互補性,最重要的是俄羅斯是一塊沒有飽和的國際市常由于歷史原因,美國、歐洲的很多大公司都還沒有進入俄國的市場,或者介入不深。安利在世界上建立了十分龐大的銷售系統,在中國的每個角落都有安利的銷售員工。但是在俄國市場,安利至今都沒有立足,直到上個月,安利才派人去俄羅斯考察業務。李東東說,現在在世界上,俄羅斯也許是最后一塊未飽和的“大市潮了。
未飽和市場的潛力有多大,李東東舉了一個福建人創業的例子。這位福建人在俄國做商品貿易虧了本,就在莫斯科州租了一塊地種菜,花2000美元租下了一塊兩公頃的肥沃土地,可以連續使用49年。種的主要是大白菜和青椒,但是這些常規蔬菜在冬天的莫斯科就能賣上“天價”。如果換算成人民幣,一公斤大白菜的價格相當于30元左右,一公斤青椒能賣到40元。這位福建人種白菜種出了“甜頭”,租了更多的土地,還帶來老家的一大幫親戚,一起當上了俄羅斯農民。
“中國造”急待品牌來“正名”
中國商品在上世紀90年代后大舉進入俄羅斯市場,中俄貿易一度異常“紅火”,到1993年貿易額達到了76億美元。但是少數不法商人把假冒偽劣產品賣給俄羅斯人,傷害了“中國造”商品的形象。莫斯科有一個最大的大市場,叫“集裝箱市潮,商販們把成千上萬的空集裝箱當作簡易商鋪。在這個市場上中國商品和中國商人占了最大的份額,隨處能夠看到來自中國的服裝、鞋帽、小家電……中國商品雖然打進了俄國市場,多數賣不起價格來。就拿鞋子來說,俄羅斯人腳上穿的鞋子80%是進口貨。這些進口鞋里面70%來自中國。中國鞋子賣得遠沒有同等質量的歐美鞋子貴,大多一兩百元一雙?,F在中國出口商品的質量已經很不錯了,但在很多俄羅斯人的心中,中國貨還是“地攤貨”的代名詞。中高檔的商品,卻只能賣低中檔的價格?,F在最緊要的就是政府和企業一定要有“中國造”的品牌意識,讓更多的中國品牌商品進入俄羅斯,為中國商品“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