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
[黑龍江省政協主席 王巨祿]我發言的題目是《重點支持產糧大縣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我國800個產糧大縣(市、旗)所產糧食占全國總產量的78%以上,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些縣絕大多數又是工業弱縣、財政窮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明顯滯后,城鄉面貌比較破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十分突出。從黑龍江的情況看,70個產糧大縣中有43個財政收入不足億元,21個還沒有摘掉貧困縣的帽子,60多個仍靠財政轉移支付維持政府的運轉。產糧大縣的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左右。由于農業和其他產業的比較效益低下,導致青壯年勞動力大批外流,人們形象地說“種糧主要靠993861部隊(指老年、婦女和學生)”。
當前國家對糧食主產區保證糧食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國家的大局。產糧大縣的農民顧全大局,仍將糧食生產放在首位,放棄選擇發展經濟效益高的非糧產業的自主權,但繼續處在收入增長緩慢的貧困狀態,心理上造成了嚴重的不平衡。這種狀況如長期得不到解決,國家的糧食安全會受到挑戰,開拓農村消費市場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近幾年來,國家雖然采取很多單項的政策措施,仍未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格局。產糧大縣的政府和農民迫切要求加速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帶動實現農業現代化,走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之路。為此,我們建議,落實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應該把推進產糧大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建議把800個產糧大縣優先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試點范圍。
一要對這些產糧大縣實施更加特殊的惠農政策。目前國家實施的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惠農政策,是面向“三農”的普惠政策,向產糧大縣傾斜還很不夠,未能有效地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多產糧的積極性。建議在繼續實施普惠政策的同時,對產糧大縣制定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以調動產糧大縣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積累的能力。
二要加大對產糧大縣建設標準化高產農田的投入。產糧大縣往往都是高產窮縣,普遍缺乏對標準化農田建設的投入能力。黑龍江的產糧大縣有效灌溉面積還不到30%。建議集中國家財力盡快提高產糧大縣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徹底改變靠天吃飯、靠天增產的被動局面,爭取在五到八年內使800個產糧大縣能夠高產穩產、旱澇保收,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三要鼓勵產糧大縣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生產和農業集約化經營。產糧大縣人均耕地多,集中連片的土地面積大,分散的家庭承包形式已經難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的新要求。應進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積極的政策,加快推進土地有序流轉,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分流,促使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在非農產業創業、就業,為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創造條件。
四要加大對產糧大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產糧大縣多為吃飯財政,根本沒有能力增加對城鎮建設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欠賬甚多。建議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產糧大縣優先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試點,給予統一的指導和支持,力爭在一年內提出建設規劃,三到五年高標準地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二、三產業和公共事業發展打下基礎,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在當地中小城鎮就業、創業創造條件。爭取用兩個五年計劃的時間使各產糧縣的城鎮人口占全縣人口的65%以上,縣城人口達十萬到二十萬的規模,促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
五要以政府為主導、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支持產糧大縣城鄉一體化發展基金。支持產糧大縣率先改革戶籍制度,盡快使產糧大縣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各種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解除農民種糧的后顧之憂。同時,吸引社會資金和更多的人才和企業在縣城發展二、三產業和公益事業,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
支持糧食生產和小城鎮建設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要重視引入市場機制。比如從全局考慮制定不同地區和企業的碳排量標準,構建交易平臺,驅使碳排量高發區,根據工業用地不斷擴充的面積和購買商品糧的數量,向產糧大縣購買所需的碳排量指標,這樣既能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又能鼓勵工業發達地區和企業節能減排。
如果用10年時間大力推動全國800個產糧大縣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步伐,我們堅信,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城鄉居民的收入差別必將明顯縮小,國家的糧食安全也將獲得更加可靠的保證,我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也一定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