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由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外國人經常被告知“我們太不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您認為我們外國人能最終真正了解中國嗎?您認為外界對中國最大的誤解是什么?中國正在采取什么行動來減少這種誤解?
對此,楊潔篪表示,相互了解是發展國與國關系的基礎。當前,各國的情況、世界的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我們大家都存在著如何“調焦距、對光圈”這樣一個任務。
盡管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口多、底子薄、差別大,中國要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楊潔篪說,我們愿意同世界各國增進相互了解、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我們希望外界能夠了解中國的獨特性和真實國情,我們更希望一些人能夠拋棄他們的有色眼鏡和思維定式,特別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偏見。我既喜歡油畫,也喜歡中國的水墨畫,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畫的標準來欣賞中國的水墨畫,那恐怕就要出錯。
楊潔篪指出,現在外界有些人對中國是有一些誤解的,比如說有人認為,現在中國對外表現的越來越強硬。我想說的是,堅持原則立場同是否強硬是兩碼事,國與國之間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中國的外交是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以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已任,這就是中國外交的“理”,我想這也是國際關系準則所堅持的“理”。如果把一個國家維護本國的核心利益和尊嚴的行為視為“強硬”,而把侵犯一個國家利益的事看成理所當然,那么公理何在?
目前有來自400多家外國媒體和700多名記者在中國常駐,朋友們的工作都很辛苦,我們希望你們能夠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向中國人民介紹世界,也向世界介紹中國國內的發展、中國外交的方針政策,更多地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楊潔篪說,作為外長,我可以講,走遍了世界的南北西東,也到過不少名城,我想中國人還是很愿意了解世界的,而且在中國,他們得到了關于世界、關于中國的充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