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共同社記者:
請問中國標準的“走出去”的問題,中國要推動什么樣標準的“走出去”?重點領域是哪些領域?請介紹一下具體的例子。謝謝。
2015-03-20 13:39:16
于欣麗:
中國經濟這些年確實發展很快,需要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作出中國人的貢獻。中國標準“走出去”有兩個含義:一是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我們認為,主要是在中國優勢特色的一些領域,還有就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需要我們作出貢獻的一些領域。實際上,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我們是廣泛參與。ISO有162個成員國,是一個最具廣泛性、綜合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90%的技術組織,中國都是積極成員,我們都在積極為國際標準化發展作貢獻。比如中醫藥,我國現在承擔著國際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制定中醫藥標準我們最具發言權,在這些方面我們要作為重點。
2015-03-20 13:40:01
于欣麗:
中國標準“走出去”還有一層含義,跟一些國家簽署標準互認協議,這也是一種“走出去”。標準互認協議,可能是我們的一些標準被其他國家采用,也可能他們的一些先進標準我們來采用,或者在標準技術指標上,我們達成一致,你的標準和我的標準是相同的。比如剛剛和英國簽署了標準互認協議,已經有近100項標準達到一致。現在消費品方面的標準,我國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已經達到90%。中國標準“走出去”,一個是制定國際標準,還有一個是服務貿易往來,標準是為貿易服務的,一些大宗商品進出口首先需要標準一致,主要根據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情況來選擇確定。
謝謝。
2015-03-20 13:40:19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者:
我的問題請問陳部長。我們注意到,一方面國家在強調確保糧食安全,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還要裝“中國糧”。另一方面,我們的水土資源越來越緊張,農業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污染時有發生,很明顯這是一對矛盾。請問陳部長,怎么才能保障13億人吃飯的問題,同時也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5-03-20 13:40:22
陳曉華:
這是一對客觀存在又必須要處理好的一對矛盾,有效的辦法就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所以,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一方面,是指我國的糧食安全能力要可持續,使13億人的飯碗能夠端在自己的手上。另一方面,也是指要確保我國農業資源能夠永續利用,能夠給我們子孫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綠水青山。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轉變發展的方式。根據《規劃》的要求,把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和加快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的發展,擺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就是說,通過這些路徑解決好這個平衡。首先要優化生產的布局,《規劃》劃定了優化發展區,主要是指主產區,要在節約、集約使用資源的前提下穩定的發展。二是適度發展區,就是說農業生產條件有限的地區,如西北旱區、西南山區。要在保護好資源的條件下適度的發展。三是保護發展區,主要是指青藏區、海洋漁業區,要讓這些地方休養生息,重點發揮它的生態保護功能。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調整,不是要求每個地方都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式的發展。
2015-03-20 13:41:28
陳曉華:
第二,要調整生產結構?,F在看的比較準的,就是要種養結合,目前正在搞試點,使糧經飼融合發展,這樣能減少耗水以及化肥的投入,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還有就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際上既保護了生態,又促進了發展。我們相信這條路走得通,這一對矛盾還是可以解決好的。
2015-03-20 13:41:45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國標委的于主任,我們知道,現行標準體系中存在著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還有地方標準和國家標準交叉矛盾的情況,本次改革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謝謝。
2015-03-20 13:41:49
于欣麗:
當前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中確實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復矛盾的情況和問題,這次改革也是以問題為導向,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革措施。比如強制性標準,因為強制執行,相當于技術法規,不能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這次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整合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一級的措施。
2015-03-20 13:42:19
于欣麗:
在推薦性標準方面,我們采取的辦法和措施,就是把該由政府管的管住管好,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交到市場,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由學會、協會和商會以及產業聯盟,協調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再一個就是政府管的這些標準里面,一定厘清、界定好范圍,國家標準到底要制定哪些,行業標準制定哪些、地方標準制定哪些,以有效避免交叉重復矛盾現象。
謝謝。
2015-03-20 13:42:31
胡凱紅:
今天吹風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