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
我作一點補充。去年大亞灣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有各國科學家的參與。鐵基超導、拓撲絕緣體,都是合作的結果。在科學研究當中,其實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我們的量子信息技術為例,我們通過國際合作經過近10年的努力,已經走到了國際的前列。
2013-03-07 16:05:27
潘建偉:
我們現在有一個計劃,準備以我國為主導要發射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大概在2016年左右,我們希望能夠構建比如說從北京到維也納之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要來做這樣一件事情的話,沒有國際合作的話,往往是做不成的。
2013-03-07 16:09:49
萬鋼:
各國在政府間不僅有科技項目的合作,還有科技的對話,比如應對氣候變化,比如應對糧食危機,比如如何共同保護好環境,比如如何解決能源、資源瓶頸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各國的科學家緊密合作,我們會積極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
2013-03-07 16:10:11
祝壽臣:
謝謝,繼續提問。
2013-03-07 16:10:28
日本共同社記者:
我們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也特別關注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空氣污染的問題。我想請問萬部長,您認為什么樣的科技手段可以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完全解決需要多長時間?另外,在環保方面,中日合作的可能性如何?
2013-03-07 16:10:40
萬鋼:
這個問題我想和閆傲霜代表一起回答。1985年的時候我剛到德國,我的老師說要我到企業實習,我就到了魯爾區的一個鋼廠,我的同學就跟我說,明天有空氣污染,我們都不能開車上班了,我們要坐公車。后來過了20多年,我又有機會到這個鋼廠,那個總裁是我在德國讀書的校友,我就和他仔細地了解了當年產生霧霾影響的這些問題和它的來源。他說1985年以后,對霧霾的檢測采用了一系列的技術,比如說解決燃煤煙囪的問題,比如說怎么樣解決汽車排放的問題,包括我們生活當中烹飪炸、煎的問題、餐廚房的油鍋等,怎么樣能夠解決它的污染問題,大概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有所突破。90年代的時候就基本上沒有再發生過這方面的情況。所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只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包括汽車技術的發展,包括推廣電動汽車等。
2013-03-07 16:10:59
萬鋼:
還有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比如我們能不能給油煙機加上過濾器。在“十二五”剛剛啟動的時候,就啟動了一個藍天工程,來解決火電廠的問題、鍋爐的問題,減少汽車排放的問題,以及身邊餐廚排放的問題。我們很珍惜國際科技合作,我們希望中國的經濟是一個開放的經濟,我們也希望來自于各國的新的技術能夠應用到我們應對空氣污染的工作當中。
2013-03-07 1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