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引起了各方的強烈關注。對于廣東的農民來說,這是他們期望已久的好消息。廣東目前農業科技化水平如何?農業科技如何進村入戶到達農民的手中?未來廣東的農業科技化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經過多方采訪了解到,近幾年我省的農業科技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依然有不少軟肋,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依然有不少阻礙;不過廣東農業科技的發展前景廣闊,如果措施得當,廣東有望成為生物育種的“硅谷”。
意義
農業科技是廣東農業希望所在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對于廣東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昨日,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提高科技化水平是廣東農業希望所在,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廣東來說可謂正當其時。
“廣東的人均耕地不足半畝,未來要保障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提高農民的收入,都只能依靠科技進步。”程萍說。
“一粒種子可以產生一場革命;一臺機器可以將生產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程萍說農業科技的重要性可謂不言而喻。
現狀
農業科技發展迅速但自主創新能力仍不足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農業科技發展較為迅速。“十五”以來,全省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達749個,比“九五”期間多662個。一些農業科學技術達到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農業機械化也有快速的發展,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2年的19.3%提高到目前的52%。
不過我省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依然不強,重點技術領域尚未突破。目前,農業科技 “跟蹤式”、“模仿式”和“轉化式”研究比較多,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成果明顯不足,產前、產中、產后等技術集成配套不夠。在農業生物技術、數字農業應用等方面處于國內落后水平;農業機械化普及率僅居全國中等水平,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剛剛起步;農產品加工技術滯后,農產品深加工率不到40%,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農產品安全生產和標準化技術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農業生態環保技術、生物質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也明顯落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