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深潛,向著7000米
“邊實驗,邊提高,邊改進。”徐芑南說,“2002年開始設計的時候高清概念還沒有進入。這次“蛟龍”號引用了高清攝像錄像系統,再配上合適的燈光,將能更好地為海洋科考服務。”
徐芑南介紹,每次檢查、試潛,只要發現問題就及時調整。
而這次海試還對蛟龍號故障檢測系統進行了較高效率地完善。“以前,一條電纜漏水馬上就能報警,但不能立即知道故障發生在哪里。現在能夠對故障立即定位,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5000米,也許是逗號,也許是分號,蛟龍號真正向往的是7000米深海。
深潛器目前的最大考驗還是來自水壓。徐芑南打了個比方:7000米處水壓的能量,相當于將700公斤重量壓在一個小拇指甲蓋上。那么例如一根電纜,里面有四十幾根芯,在強壓下它們間隙會越來越小,絕緣度將受到影響。
目前,對于計算機、芯片這類不能承受壓力的元器件,需要有耐壓管來保護。對一些如蓄電池箱這樣的結構,則通過充油壓力補償方式,達到內外壓的平衡,以減小箱壁厚度,來減輕箱體的重量,還可以增加油介質的絕緣保護能力。
5000米的深度占地球海洋面積的75%,7000米可以到達99.8%。徐芑南表示,海底有大量資源有待開發,而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震等學科的進一步開展,都需要這樣的有力工具。“一個深潛器肯定不夠,在進一步研制中,我們還要追求可靠性、可維性、國產率,并要降低運行成本。” 《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