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飛船玻璃高溫現裂紋
楊利偉說:“著陸時巨大的沖擊力,因為麥克風有不規則的菱角,讓我嘴角受傷,要是在頸上,后果不敢想象。后來神舟6號改進了麥克風,全用海綿包裹。
2003年10月16日4時31分,我在飛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6時0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大氣層。這時飛船的飛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氣阻力,它急劇減速,產生了近4G的過載,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這種情況我們平時已經訓練過,應付自如。
讓我緊張以至于驚慌另有原因:先是快速飛行的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把舷窗外面燒得一片通紅;接著在通紅的窗外,有紅的、白的碎片不停劃過。飛船的外表面有防燒蝕層,它是耐高溫的,隨著溫度升高,它就開始剝落,它剝落的過程中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我知道這個原理,看到這種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接著看到的情況讓我非常緊張: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紋路就跟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種小碎塊一樣,眼看著它越來越多……說不恐懼那是假話,你想啊,外邊可是1600~1800攝氏度的超高溫度。
當時突然想到,美國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不就是這樣出事的嘛,一個防熱板先出現一條裂縫,然后高溫就讓航天器解體了。現在,這么一個舷窗壞了,那還得了!
先是右邊舷窗出現裂紋,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時候,我轉著頭一看左邊的舷窗,它也開始出現裂紋。這個時候我反而放心一點了:哦——可能沒什么問題!因為這種故障重復出現的概率不高。
回來之后才知道,飛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層防燒涂層,是這個涂層燒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為什么兩邊不一塊兒出現裂紋呢?因為兩邊用的不是同樣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飛船發射與返回的實驗,返回的飛船艙體經過高溫燒灼,舷窗被燒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員看不到這些裂紋,而如果不是在飛船里面目睹,誰都不會想到有這種情況。”
遺憾:沒在太空拍下臺灣
楊利偉表示,“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無可比擬。我屏住呼吸,久久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動得不得了。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臺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渾身散發出奪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著淺藍色的紗裙和白色的飄帶,如同天上的仙女緩緩飛行。
我看到的一切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功,我認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達一下,就拿出太空筆,在工作日志背面寫了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以此來表達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寫這句話,事前并沒有設計,我因為太激動了,而且是在真空中用特殊的筆寫的,字就寫得很潦草,寫完之后,我立刻拿到攝像鏡頭前讓大家看。我想把自己的驕傲和喜悅表達出來,和全國人民一起分享激動的心情。
返回地面后在香港訪問,曾有人問我:你在太空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上帝?我就說,我看到了——全國人民就是我的上帝。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是祖國和人民送我上天,祖國和人民是賦予我使命的‘上帝’,也是給我力量和勇氣的‘上帝’。在太空飛翔最喜悅、最激動的時候,我想到的,就是祖國和全國人民。
大家每次從地面上看到鏡頭里的我,都是在坐椅上報告或操作,其實,這是個誤解。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艙內自由活動著。神舟五號繞地球一周用時90分鐘左右,因為測控點數量的原因,累計只有15~20分鐘能夠跟地面聯系,地面才能看到我。其余70多分鐘,地面看不到我。
仔細想來,的確有不少想做的事沒有做,有些資料沒能全面保留。像到了黃河、長江以及到了臺灣上空,我想好好拍下來,但這時正做別的工作,就想著下一圈去做,但往往又錯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