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傳出喜訊: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潛艇圓滿完成極限深潛、水下高速、深海發射戰雷等系列試驗和訓練考核,所有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和作戰要求,標志著我國新型潛艇全面形成作戰能力。
新型潛艇的誕生,凝聚著海軍駐某廠軍代表的心血和汗水。他們,用忠誠和熱血托起共和國鋼鐵“藍鯨”,從船臺駛向大洋。
使命:為了新型潛艇的誕生,從新的起跑線上沖刺
2006年12月的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自為某新型潛艇首艇入列授旗。
世紀之交,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準,中國新型潛艇正式開工建造。
發展新型潛艇,是人民海軍轉型發展的重要步驟。
歷史選擇了他們——海軍駐某廠軍代表室承擔起監造新型潛艇的神圣使命。
新型潛艇是高新技術時代的產兒。生產線需要重新建立,工藝、設備、材料等需要重新研制,人員需要重新培訓……一切都站在嶄新的起跑線上。
同樣,駐某廠軍代表室也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從10多所軍隊和地方院校分配到代表室的40名博士、碩士和學士,走上了新型潛艇監造崗位。
面對新型潛艇涉及的1000多個專業和技術門類,年輕的軍代表們向一個個技術堡壘發起了沖刺:“惡補”專業知識,10天拿下一個專業;熟悉圖紙資料,他們時常通宵達旦,雙眼布滿血絲;向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求教,工廠三班倒,他們連軸轉……就這樣,新一代軍代表僅用3個月就進入角色,半年就獨立擔負起監造任務。
春節剛過,新型潛艇動力組件安裝正在進行。
指揮席上坐滿了有關領導、專家,通過視頻系統,他們注視著組件安裝的每一個細節。
第10組組件開始裝填。
設計人員、現場施工人員和總裝廠專業檢驗員相繼確認:燃料組件編號、坐標與圖紙上的標識完全一致。
作為3人檢驗小組的成員,25歲的軍代表劉海鵬卻獨自留了下來。他反復告誡自己:細心,細心,再細心!
動力組件多達數十組,內部結構、成分各不相同,單從外表很難進行區別。劉海鵬根據工作原理推算:“10號組件不應該在這個位置!”
現場指揮員當即下令:作業暫停!劉海鵬再三比對后提出:“圖紙標識錯誤!”有關部門立即組織人員對圖紙、組件、裝載位置重新審查確認,得出結論:“劉代表是對的!”
新型潛艇總設計師在第一時間得知此事,當即打電話到現場說:“一名年輕軍代表能發現如此重大問題,了不起!”劉海鵬為此榮立二等功。
潛艇建造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軍代表要承擔從設計到建造、試驗全過程的檢驗驗收。
副總代表孟凡明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串數字:一艘新型潛艇從開工建造到交付部隊,軍代表需要查驗的項目超過10萬個,驗收的技術文件、圖紙資料、計算數據能裝滿一卡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