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太空中,月球與地球“長相廝守”。為了解這顆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的“脾氣”,人類采取了多種方式對月球進行探測和研究。其中,我國“嫦娥一號”首次對全月球進行微波探測并構建了“微波月亮”,在國際探月活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jù)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介紹,自從有了太空技術以來,人類通過發(fā)送探測器就近對月球進行觀測,或從地球上對月球進行觀測,這些手段主要是采用可見光和紅外技術,國際上已經(jīng)建立了“可見月亮”(Visible Moon)和“紅外月亮”(Infrared Moon)。但在我國的“嫦娥一號”衛(wèi)星微波探測儀繞月探測之前,還從來沒有從月球軌道上對全月球進行微波探測的活動。
我國“嫦娥一號”衛(wèi)星從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fā)射至2009年3月成功撞月、在軌運行一年多時間內(nèi),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科學數(shù)據(jù)。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科研人員根據(jù)“嫦娥一號”衛(wèi)星微波探測儀(CELMS)多次覆蓋全月表面所獲得的探測數(shù)據(jù),在世界上首次獲取全月微波亮度溫度圖,構建了“微波月亮”(MicrowaveMoon)。
姜景山院士指出,“微波月亮”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月球視角”,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有可能更接近其真實自然,在國際探月活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