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從來沒考慮過雨點大小的問題,因為我們總是急著躲雨,但雨點的大小卻困擾了科學家好多年。現在,通過拍攝降落的雨點,法國研究人員解開了雨點大小不一這個謎團。
科學家之前認為,雨點在下落過程中彼此碰撞,這些相互作用產生了大小不一的雨點。但這項最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艾克斯馬賽大學的埃馬里·維勒馬克斯解釋說,這一理論有“漏洞”。他說:“雨點不可能經常發生碰撞,因為真正的雨點很稀疏。”利用高速攝像機,埃馬里和同事拍攝了一滴直徑大約6毫米的水滴的下落情況。他們記錄下了空氣阻力導致水滴變形以及最終分裂的過程。這個大大的圓圓的雨點在降落過程中,逐漸變平,直徑越來越大,最后“俘獲”了它面前的空氣,形成上翻的袋子的形狀。最后這個袋子“膨脹”,接著破裂成很多個小水珠,所有這些都發生在百分之六秒之內。破裂發生是因雨點太大、太重無法保持完整所致。在下落過程中,大而重的雨點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自然會把空氣分子擠到一邊。埃馬里說:“這會形成空氣阻力或牽引力。”達到一定速度時,空氣分子的數量增多,牽引力的強度增大,當大到比維持雨滴呈圓形的表面張力還要大時,雨滴就開始變形。楊孝文
|